首頁 要聞 焦點

觀光靠陸客? 分析:東南亞市場勢頭強

圖為準備搭機出國的印尼民眾。(JUNI KRISWANTO/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準備搭機出國的印尼民眾。(JUNI KRISWANTO/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訂定1,2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來臺目標,據統計,疫情前約有1,186萬人次入境,其中有270萬人次為陸客。不過,如今陸客無緣來臺,交通部觀光署日前也宣布暫停臺灣旅行社組團赴中。學者認為,現在中國景氣不好,旅遊市場本來就不佳,臺灣可以著力東南亞、穆斯林市場。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對《大紀元時報》表示,今年要達成1,200萬人次目標,挑戰性蠻大的。即使沒有兩岸協商問題,中國市場今年本來就不樂觀,因為中國整體景氣狀況不好,所以目前中國人出境到世界各地的情況都很少。

中國赴日人數還比臺灣少

黃正聰表示,中國旅客去日本的人數,還低於臺灣人去日本的人數,甚至中國飛美國的航線,運量可能只恢復兩成。他過年前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北京機場瀕臨倒閉,因為現在全世界都跟中共處不好,紛紛圍堵抗中,所以中國不只出境不好,入境情況也很普通,這是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疫情影響,黃正聰指出,航空業的供應鏈還沒完全恢復,導致目前航空票價還比疫情前高五成,旅遊成本變高,這對全世界的影響也很大。

對於1,200萬人次目標,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則對《大紀元時報》表示,他持謹慎樂觀態度,雖然陸客不來,但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操作,例如東南亞市場開發,因為東南亞市場勢頭很強,在吸引旅客上是可以努力的。

另外就是港澳市場,劉喜臨說,以前香港跟澳門來臺的旅客很多,約六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人來臺灣玩。另外還有韓國市場,韓國在疫情前就不斷推動臺灣觀光,尤其是在年輕人的部分,所以可以從這幾個市場補充。

日本市場低迷 需花更大力氣改善

兩位學者都提到日本市場的問題,黃正聰指出,除了中國市場不好,日本市場也不好,日本主要因為日幣貶值,出境成本變高,這一、兩個月,日本旅客來臺恢復率只有六成;劉喜臨則說,日本旅客本來在臺灣是前三名,不過因為經濟、匯率問題,導致日本旅客現在比較謹慎。

劉喜臨表示,日本人不願意出國的情況繼續延燒,他們還是比較走國民旅遊路線,所以臺灣開拓日本市場必須花更大力氣,包括行銷、優惠刺激等,甚至是整個臺灣旅遊環境改善,才有辦法吸引日本旅客來臺。

疫情讓全球憋了3年,現在全球都在搶觀光客,為了衝刺來臺旅客人數,觀光署鎖定6至8小時可抵臺的地區,包含:臺日韓北三角、臺越菲南三角、穆斯林、南向等市場都在加強行銷。黃正聰表示,東南亞狀況真的不錯,目前東南亞來臺恢復率約九成,是可著力的地區。

黃正聰說明,東南亞是成長中的經濟體,人口約有6億,像越南、菲律賓的人口大約都有1億,只要是比較富有的1%人口,就可能有百萬人潛力。此外,他們人口平均年齡是二十多歲,有很多人口紅利,未來也會有更多人出國旅遊,所以若深耕東南亞,對臺灣會有很大幫助。

穆斯林旅客有潛力 飲食習慣須克服

為了爭取國際市場,日前觀光署提到,今年上半年將增設印尼、印度及法國巴黎等三處臺灣觀光服務處,同時啟動加州、穆斯林旅客倍增計畫。針對印尼、印度還有穆斯林旅客市場潛力,黃正聰說,臺灣推動新南向後,下一步就是穆斯林,從距離上來看,越南、菲律賓是臺灣往外擴的第一圈,再往外擴就是印尼、印度。

黃正聰指出,印尼、印度是穆斯林很多的國家,所以臺灣幾年前開始推動穆斯林認證,在非穆斯林國家裡,臺灣對穆斯林的友善度排前三名,下一階段觀光就要朝這方面努力。

劉喜臨則認為,從潛力的角度去看沒什麼問題,但口號不能只用喊的,必須實際操作,尤其是印度市場。印度屬於金磚四國,而且人口多,但是他們實際能出境旅遊的,大概只有約15%,最大的問題在於航線跟航班,印度來臺灣的交通沒這麼方便,會影響印度旅客來臺意願。

對於如何突破?劉喜臨表示,應透過航班增加,這才是印度市場推動重點;第二點在於印度旅客的飲食習慣,因為他們不食用豬肉或牛肉,因此臺灣市場也必須有相對配套。

至於穆斯林市場,劉喜臨說,臺灣已推動近十年,在穆斯林友善環境是全世界第二,所以在環境面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於有沒有產品能吸引穆斯林旅客,還有旅行業或風景區接待素質,能不能符合他們需求。臺灣畢竟是非穆斯林國家,用到酒精跟豬肉的食物非常多,如何讓穆斯林不會誤觸相關禁忌,都是應注意的重點。

拚觀光不能靠掛牌或丟廣告

展望未來臺灣觀光發展,黃正聰建議,東南亞值得政府投注更多資源,像現在的吉隆坡辦事處,一個辦公室就要管三個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印尼還有菲律賓,但派駐人員卻只有一位主任跟一、兩位工作人員,應考慮投入更多資源。

劉喜臨則認為,多做事是對的,但要口號少一點、動作多一點,然後經費多編一點、努力多一點。不是設個辦事處就能把市場拉進來,而是要真正了解這個市場的特性,包括基本的資料蒐集、調查消費者的需求及產品開發,都應持續辦理,而不是掛牌或丟廣告就好,這只是治標而非治本,臺灣觀光要能夠永續發展,應該把馬步蹲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