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師法自然 /

仿「貽貝」研發重複抗菌塗料

鍾宜璋(左二)與化材系研究團隊合影。(高雄大學提供)
鍾宜璋(左二)與化材系研究團隊合影。(高雄大學提供)

文/記者方金媛
說到貽貝,可能很陌生,其實我們餐桌上的淡菜就是其中一種,例如,馬祖淡菜(紫殼菜蛤 Mytilus edulis)就是臺灣常見的貽貝種類。此外,貽貝分泌的足絲,甚至成為研發團隊開發出再生抗菌塗料的靈感!

團隊仿貽貝開發可再生抗菌塗料(右)塗附培養皿(左)測試抗菌效果。(高雄大學提供)團隊仿貽貝開發可再生抗菌塗料(右)塗附培養皿(左)測試抗菌效果。(高雄大學提供)

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鍾宜璋團隊,從貽貝足絲獲得靈感,開發出「可再生抗菌塗料」,既安全且長效抗菌、節省人力,可應用在醫療院所、大眾運輸等公共空間的清潔消毒,並降低民眾過度使用抗菌、殺菌藥劑情形。 

仿貽貝開發一款可再生抗菌的塗料中並使其產生重複抗菌力。(高雄大學提供)仿貽貝開發一款可再生抗菌的塗料中並使其產生重複抗菌力。(高雄大學提供)

鍾宜璋表示,海洋生物「貽貝」分泌細長足絲(byssus)形成聚合物,可嵌入外部基座表面,這些細細的纖維束,通過化學交聯產生強大黏著力,使牠們能牢牢附著在外部基底上,足絲越多,貽貝越難被移除,足絲用來抵禦捕食者與海水的沖擊。

靈感來自大自然生物

貽貝分泌足絲的作用激發團隊靈感。鍾宜璋團隊研模仿貽貝分泌足絲黏著特性需要的多酚分子,模仿其化學結構,開發出「高分子微小顆粒」。

團隊再將微粒分散在常見塗料如「水性漆」中,就改質為「抗菌塗料」。結合「氯胺殺菌」技術,只要噴上漂白水,胺根基團就會產生「氯胺」破壞細菌細胞壁,且殺菌後形成的安全副產物「氯化鈉」(食鹽)。「可再生抗菌塗料」目前以「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實驗,成效相當不錯。

從「貽貝」獲取靈感,開發「可再生抗菌塗料」。(高雄大學提供)從「貽貝」獲取靈感,開發「可再生抗菌塗料」。(高雄大學提供)

鍾宜璋說,新冠疫情讓政府部門及民眾對清潔和安全要求更加嚴格。市面上各種抗菌產品大致可分為「無機」、「有機」與「天然物」三大類,無機類(抗菌劑)常被塗料本身包覆而難以顯出功能;有機類和天然物的使用劑量受到限制。

抗菌性和毒性之間經常存在微妙的平衡,對人體有潛在毒性,長期使用容易導致過敏現象,且高專一性的抗菌或殺菌劑的廣泛使用,也是造成細菌具有抗藥性的主因。

長效抗菌  如手機重複充電

鍾宜璋強調,幾乎所有市售抗菌產品都有時效性,但團隊所設計的產品,塗在物件上並乾燥以後,使用「漂白水」擦拭,塗層就會具有長效的再生抗菌效果,如同手機沒電了可再充電。

微粒塗料再生抗菌原理?鍾宜璋解釋,所謂漂白水如同對其充電,就是指利用漂白水擦拭而產生氯胺分子,這種分子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比起漂白水更穩定存在;而其他抗生素和抗菌劑用完就沒有抗菌效果了。團隊開發的這種抗菌方式,只要再次以漂白水擦拭,就會恢復抗菌效果,可一直重複使用,這就是再次充電抗菌的原理。 

化材系團隊說明微粒塗料可重複抗菌原理。(高雄大學提供)化材系團隊說明微粒塗料可重複抗菌原理。(高雄大學提供)

鍾宜璋說,希望透過「仿貽貝可再生抗菌塗料」發表,降低民眾過度使用抗菌、殺菌藥劑情形。這項成果對於金屬、陶瓷、塑膠材質表面特性附著效果良好,未來加入水性漆,產製抗菌效果塗層成為市售產品,對醫療院所、大眾運輸等公共開放場合,乃至居家生活環境清潔消毒都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