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向海外大量傾銷低價商品,新能源汽車首當其衝,在國際上引起高度擔憂和關注。日本、韓國跟進美歐反傾銷,新一年中美貿易戰或將加劇,中共面臨經濟孤立困局。
由於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去年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價格戰激烈開打,並延伸海外,中國汽車去年出口491萬輛,較前一年增加約58%,但中共以巨額國家補貼降低本土電動車價格後外銷他國,被認為是不公平的、扭曲市場的做法。
中國製電池材料 日本延長反傾銷稅
日本政府2月20日在內閣會議通過一項政令,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解二氧化錳所徵收的反傾銷稅,將延長五年;早在2008年9月,日本就開始對中國的電解二氧化錳徵收反傾銷稅。電解二氧化錳是用於電池正極的材料,中國是全球電解二氧化錳主產國,占全球產能的70%。
降價競爭也波及燃油車,在中國的美日歐車企幾乎都陷入了降價困境,三菱汽車也決定撤出中國市場。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過了日本,這是日本自2016年後再次失去榜首位置。
美國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對媒體表示,2016至2022年間,中共當局對純電動汽車(EV)與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達570億美元,這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主因。
電動車裝配陸製電池 韓國削減補貼
韓國市場不斷被中企電池和電動車覆蓋,韓國電動車的電池進口量有96.4%來自中國;去年中國製的電動公車占韓國銷售市場的54.1%。
韓國也加入對中國產品的牽制。韓國環境部2月20日確定了2024年電動車購置補貼改革方案,新方案對於使用中國產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大幅削減了補貼,購買中國電池的電動車獲得的補貼將最多縮水40%。而電動車、大型乘用車若配備相對高性能的韓國產電池,將獲得較高補貼。
根據韓國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統計,全球前10大電池企業中,中國的6家企業合計占63.5%,其中第一、第二分別是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有業界人士認為,韓國的補貼新政是在向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等國外政策看齊。美國IRA對符合規定的電動車買家給予高達7,500美元的補助,但車用電池中的關鍵礦物,必須從美國或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取得、加工或回收,電動車及電池必須在北美組裝。
加強貿易壁壘 美祭補貼限制 歐盟調查
為了讓美國電動汽車脫離中國供應鏈,美國財政部從今年起,對電池採購實施更嚴格限制。
美國IRA第30D條今年1月生效,規定進口到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和清潔燃料汽車)如果使用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國生產的電池組件,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從明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若應用中、俄、北韓、伊朗等外國實體生產的鋰、鎳、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將無法獲得購買補貼。
歐洲也在加強貿易壁壘。去年10月,法國等國敦促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展開為期13個月的反補貼調查,中國涉事企業有可能遭到歐盟徵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對《大紀元》表示,以巨額補貼支持對海外低價傾銷商品,是中共的一貫戰略,透過大量傾銷占據市場,形成壟斷式依賴,中共可因此多一些政治籌碼及獲得更大經濟利益。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為了生存和壯大,積極向海外擴張,並試圖繞開美國禁令,要在美國的貿易協議國設廠合作。寧德時代以技術支援名義,與福特合作在美國設電池廠;近日,比亞迪要在墨西哥設廠的消息傳出後,美國製造業聯盟呼籲美國政府阻止中國車商通過墨西哥銷往美國,以免美國車企大規模關廠。
中共內循環破產 反傾銷貿易戰將加劇
過去一年,中國很多行業都產能過剩、價格內捲(內部競爭),並積極出海,也引起了國際反傾銷調查。今年1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來自中國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展開第一次反傾銷和反補貼日落複審(sunset review)調查。日落複審是指徵收反傾銷稅5年期滿時進行的行政複審。
去年底,印度、巴西、泰國也紛紛對中國的卡車輪胎或摩托車內胎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日落複審調查。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次長夏包(Jay Shambaugh)近日表示,如果中國繼續向國際傾銷商品以緩解過剩的產能,美國及其盟國將採取行動。
唐靖遠認為,貿易戰的根本禍根在中共,它與普世價值為敵,導致中國被自由世界孤立,經濟急劇衰退。中共提出「內循環」,其實是中共被外資拋棄後自欺欺人的一個托詞,中國向海外傾銷商品,以此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已經說明「內循環」的破產。而中國經濟需要的外部市場正被中共當局斷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