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兩會4日召開,雖然只是花瓶擺設般的會議,外界也藉此觀察中共動向。今年兩會召開之際,時值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且政局動盪,多名高官莫名失蹤,國際社會對中共政權更是不信任。
兩會名義上指的是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主持者是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美國智庫提前預測了今年中共兩會的三大微妙敏感點。
觀察點一:100%舉手通過的背後
人大代表是公認的「舉手機器」,會批准所有的投票事項,但所謂的匿名投票使一些代表有膽量投下「反對」或「棄權」來表達不滿。
例如,2013年3月,在北京空氣汙染創歷史新高後,只有67%的代表批准了新一屆全國人大環境委員會的名單。
但另一方面,在非常敏感的事項上,越高的投票率則說明越來越多的代表迫於黨的淫威,被迫認可黨魁的一舉一動,充分反映出中共黨內的鬥爭激烈程度以及高層權力的掌控情況。
中國經濟的不景氣可能助長代表們投下反對或棄權票,這可能撕開黨魁的強硬偽裝外表,成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微妙點。
觀察點二:高官在官媒報導的版面位置
兩會也是觀察其他政治局高官、黨魁副手的機會。是否可能一反常態,讓中辦主任蔡奇在中共官方報導中占據顯著位置?若是如此,將證實他作為黨魁的非正式「副總書記」地位日益上升。
而李強會比前總理李克強在《人民日報》上獲得更顯眼的宣傳位置嗎?如果是這樣,將表明李強享有更多政治權力和決策權限。對趙樂際或王滬寧的報導,也可依此類推。
還有一些跟民生相關的提案,不管是否奇葩也都會受到關注,尤其是反映養家成本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等相關話題。
北京智庫「育媧人口研究」剛發布的報告稱,中國生育成本全球第二高,高於澳法瑞德美日。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年滿18歲的成本相當於中國人均GDP的6.3倍。
民生提案表明,即便在中共國家與社會之間的畸形關係下,也難掩民意,只是中共機器仍在監控和壓制民間不滿。
觀察點三:黨魁定調 代表團「刷存在感」
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兩會上最重要的發言是他在全國人大各省代表團和政協各部門的講話。代表們雖然不能代表民意,但也需要在兩會上「刷存在感」。比如配合掌權者說出符合他們「熱切期望」的話,再配合國內外相關媒體放送、引用。
2023年,習近平去江蘇代表團,今年的觀察點是他是否會訪問湖南人大代表團。湖北黨委書記最近發起「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引發經濟政策改革方面的關注,但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炒作。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2月份的一份報告說,此類言論往往會反映或預示中共政治的關鍵主題。《華爾街日報》2月報導說,習近平希望重拾社會主義住房觀,重新由國家來掌管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