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像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拼貼畫,螺旋和旋轉的聲音縈繞在她長滿捲髮的腦袋中,她處處都能聽到音樂,即使是洗衣服等簡單的日常活動。她希望與外界一同歡樂。
75%的嬰兒在9個月大時就會跳舞。我一直對嬰兒在開始說話之前就會跳舞這件事,感到很神奇。嬰兒的第一語言不是文字,而是音樂。從嬰兒的行為很明顯就能看出,我們一出生就在嘗試,讓我們的身體與外在世界的秩序協調一致,就像音樂的節奏與模式所傳達的。
在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中,奧西諾(Orsino)說音樂是愛的食糧。對於蹣跚學步的幼兒來說確實如此:幼兒聽著音樂開始手舞足蹈,是他對世界和人類愛的喃喃自語。
幼兒跳舞通常是社交活動。我的女兒看見我點頭,立刻就能明白我是什麼意思:我們要一起跳舞。她明白這可以是一項共同進行的活動,因此她不僅要與外部世界的秩序保持協調,還要與父母建立聯繫。
研究顯示,孩子和父母一起跳舞能促進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有助於建立親子關係,這是愛的食糧。
音樂與秩序
這種對音樂(或至少有節奏的聲音)的感受,以及融入其中的熱情,是人的天性,甚至在語言出現之前,遠比理性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是為什麼?
這裡有我們內心深處一些很難解析的部分。一個可能的答案是人類對秩序(order)的渴望,這種對秩序的渴望在胚胎時期就已經存在,至少在新生兒身上就已存在。
我們天生就能識別秩序,憑直覺就知道秩序的背後是有意義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觀察到,人類生活離不開意義這一件事。我們不僅希望通過世界的秩序來識別事物的意義(音樂是有序的聲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希望擁有這種秩序與意義。就舞蹈而言,我們試圖更深入的進入音樂的秩序,可以說,在我們的身體中「擁有」它。
音樂與情感
音樂吸引兒童甚至嬰兒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存在於情感領域。每個父母都深有同感,新生兒一出生,他的情感就比理性智力(rational intellect)有更充分的發展。
小諾亞可能無法表達悲傷、憤怒或他對正義的看法,但當他想要更多的餅乾又得不到時,他肯定對這件事有感覺。這也許是音樂在小小年紀就吸引孩子的一個原因:音樂直接與心靈對話,這是幼兒在學會理性思考之前,唯一真正懂得的語言。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中談到,音樂的這種情感力量:
「節奏和旋律可以模仿憤怒和溫柔,也可以模仿勇氣和節制,以及與這些相反的特質及其他性格特質。正如我們從自己的經驗中知道的那樣,音樂傳達的這些特質並不亞於實際的情感,因為在聆聽這些音樂時,我們的靈魂發生了變化。音樂具有塑造性格的力量。」
這句話出自《政治學》中關於教育的一節。亞里斯多德觀察到,音樂傳達給聽眾的情感可以影響聽眾的性格,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亞里斯多德認為音樂教育很重要。
音樂豐富年輕人的心靈
音樂教育可以盡早開始。儘管「莫札特效應」認為從小聽古典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此有效性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但研究表明,學習演奏樂器,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能明顯增加其時空推理(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的能力。另一項研究表明,在子宮內以及出生後一段時間接觸莫札特音樂的老鼠,比聽極簡音樂(minimalist music)、白噪音或什麼都不聽的老鼠,能更快的走完迷宮。
將這些音樂的好處與上面提到舞動身體的益處相結合,我們就能擁有一些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東西。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調查中,有15個國家的父母,他們會和寶寶一起跳舞,其中許多父母甚至每天都會和寶寶跳舞。這說明舞蹈這種語言是多麼普遍,特別是舞蹈可以當作父母和牙牙學語的幼兒「交談」的一種方式。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聽到美妙的音樂開始跳舞,應該鼓勵他,甚至跟他一起跳舞,因為孩子也表達了你人性的一部分。
原文「Dance Before Talk: The Benefits and Joy of Music and Dance for Toddler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