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萬象

陸學術造假也趕潮流 博導SCI論文現AI「口頭禪」

國際知名學術「打假人」法國圖盧茲大學的電腦科學家Guillaume Cabanac在X發文說,一篇中國論文存在重大學術漏洞,疑似為ChatGPT撰寫。(網頁擷圖)
國際知名學術「打假人」法國圖盧茲大學的電腦科學家Guillaume Cabanac在X發文說,一篇中國論文存在重大學術漏洞,疑似為ChatGPT撰寫。(網頁擷圖)

【記者李酈/綜合報導】中國地質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在知名期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但文章摘要竟出現人工智慧(AI)程式ChatGPT常用的「口頭禪」,被質疑是用ChatGPT撰寫。

3月12日,國際知名學術「打假人」法國圖盧茲大學的電腦科學家Guillaume Cabanac在X發文說,一篇題為〈銅基金屬有機框架-芳綸纖維素隔膜的三維多孔網狀結構,可提高鋰金屬負極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的論文,有重大學術漏洞,包含ChatGPT撰寫的明顯痕跡。

在文章導言部分,第一句是「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當然,這是您的主題的可能介紹)」,這是ChatGPT在回答某個話題時,必定會說的話。用戶使用ChatGPT時,如果給ChatGPT某個話題,它會根據要求寫出一個或多個可能答案,首句就是這句話。

因此,Guillaume Cabanac認為,這篇文章很有可能是由AI撰寫。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文章摘要中,aramid cellulose被賦予了ANF的縮寫,一位熟悉材料領域的學者指出,ANF代表aramid nanofiber,是種納米纖維。該術語在材料領域很常見,該論文卻出現誤用,將ANF翻譯為aramid cellulose,引起學術界質疑。

該論文發表於《Surfaces and Interfaces》,該期刊屬於材料學領域的SCI期刊,文章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Yangai Liu(劉豔改)教授。

用AI撰寫論文的案例,是中國學術界問題叢生的縮影。《自然》期刊在2月報導,2023年共有超過1萬篇論文被撤稿,來自中國的論文占比極高。

中國的論文占撤稿數7成

美國恆祥諮詢公司(Healsan Consulting)整理知名學術網站「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數據發現,中國去年撤稿的論文占總撤稿數的75%。撤稿原因主要有四個,數據不可靠、同行評定造假、由論文工廠偽造和抄襲。

時政評論員李大宇認為,中共在1990年代末期推動「教育產業化」,學生不再具有六四時的遠大抱負,而是一切向錢看、急功近利,因此抄襲成風。

李大宇表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至善品格,這在中國教育界已沒有容身之處。中國搞教育產業化雖然有賺到錢,但人才卻耽誤了。這種抄襲、急功近利的做法由老師傳遞給學生,帶動整個社會道德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