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守護土地的初衷
「我覺得很感恩,我種的筍子,除了我們自己要吃健康之外,能夠同樣覺得好吃,別人吃也這麼認為,就是我最開心的事,其實一項工作,做習慣做出興趣了,就會堅持下去,而且我身體已經恢復差不多。」雲林斗南63歲的筍農黃明賢說道,他的話語中流露著對土地、對作物的深深眷戀。
他的故事彷彿一首關於愛鄉愛土與愛人的詩歌。從台鐵善化站站長退休,即使在2023年經歷了脊椎手術,但他從未氣餒。他熱愛的斗南阿丹里筍園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他對友善耕作的堅定信念更是一種使命。面對年紀漸長和環境的變遷,他不僅堅持維護著筍園的生態平衡,更是以實際行動影響著周遭的人們,讓友善耕作的理念在斗南得以薪火相傳。
斗南農會友善耕作輔導員廖晉德提到:「為了不讓黃明賢的有機筍園消失,我們農會在去年有承租一部份,他是我們友善耕作團隊成員之一,也是很重要的領航員。」
以專業之名,種出品質與信任
黃明賢相信,專業是成功的基石。為了將最優質的筍子呈現給顧客,他不僅透過雲科大有機專業課程與農業技術士檢定不斷提升自己,更讓友善耕作的理念貫穿筍園的始終。在他的筍園中,消費者可以安心品嚐每一根筍子,因為這裡的筍子都是經過他精心呵護的。
「做每一種工作都要有專業的,不是說隨便做一做就能夠有成就。」黃明賢說道,對於他來說,專業是一種堅持和追求。
黃明賢又說道:「一開始都種烏殼綠竹筍,一年前我因長年種筍、採筍工作,導致脊椎受傷。再回到筍園,就改種一些甜龍筍,因為它整年都可以採收,甜度高,消費者接受度也較高,因為烏殼綠竹筍會有苦味,年輕人無法接受,所以斗南鎮農會開始推廣甜龍筍。收成後,筍子交給斗南鎮農會輔導的第三產銷班,他們做篩選和分級,重點是統一行銷,讓農民避免商人被剝削。而且價格不錯,斗南鎮農會很照顧農民,」
斗南農會也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農務e把抓』,這個應用程式讓黃明賢可以將田間的工作情況直接上傳到手機上,相較於以前繁瑣的書面報告,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應用程式,消費者可以查看施肥和用藥情況,進而增加對斗南產品的信心,這樣的做法也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肯定。
平地出現湧泉和南海溪蟹
黃明賢的筍園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這裡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他的筍園不僅有湧泉,還有諸羅樹蛙、南海溪蟹等生物。這些生物不僅是對他友善耕作的回饋,更是他對土地的愛和尊重的象徵。
「我最近在田裏看到很多毒蛇雨傘節之類,我這邊的南海溪蟹變少,我想應該是被牠們吃了,但是我還是不會殺牠們。」黃明賢說道,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生態的敬畏和對生物的尊重。
黃明賢進一步提到:「最主要是我這邊有湧泉,種出來的筍子特別鮮嫩,這邊有諸羅樹蛙、南海溪蟹、鱔魚等豐富的生態,這是對我們友善種植的回饋,我也覺得這邊空氣很好。」
筍農黃明賢,專業與熱情共舞
黃明賢分享道:「有機農業而言,使用泉水製作有機液肥是最佳的選擇,自來水中的氯成分會對液肥的發酵產生負面影響。」 他繼續解釋道:「製作有機液肥的過程十分精細,我會以特定的比例混合泉水、菌種、糖蜜和米糠。這些成分在發酵過程中會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具有豐富營養的有機肥料。通過與一般液肥進行比較,我發現我所製作的有機肥效果更佳,而且成本更加經濟實惠。製作完畢後,我會進行效果比較,以便於下次改進。」
黃明賢指出:「竹苗時,半桶有機液肥,半桶泉水稀釋,避免過肥。等到竹苗長大後,我就不再稀釋有機肥了。我曾經將我製作的有機肥與一般液肥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我的有機肥具有更好的肥力,同時成本又相對便宜,一桶大概只需一千元成本。不過,我會在使用完後進行比較評估,以便下次再做進一步的改進。」
愛心灑落筍園,感動生生不息
黃明賢的太太劉淑敏透露,對筍園的關愛與耕耘已然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對筍子的愛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術上,更在於對大自然與生物的敬畏與尊重。這份愛心與耕耘精神感染著周遭的人們,讓友善耕作的理念在斗南得以薪火相傳,很特別的是擁有街頭藝人證照的對明賢,還會拿著薩克斯風對著筍園演奏,把歡喜心分享給所有生命。
農業困境 缺工與老農
斗南農會友善耕作輔導員廖晉德提到:「斗南農會是雲林唯一一個積極推動友善耕作的組織,致力於創造更優質的土壤和環境,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環境。不僅限於斗南鎮,農會也邀請周邊鄉鎮的友善耕作者參與,根據他們的需求進行研習。此外,農會還積極舉辦演講,邀請各大專院校植物專科的教授和鳥類專家,分享保護田區、解決鼠害或鳥害等問題的專業知識。」
廖晉德進一步說明目前的困境:「面臨缺工的問題,雖然有聘請了農耕士,但僅有二位,無法完全解決缺工問題。因此,農會不斷向台灣各地取經,希望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以幫助老農們克服種植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這段故事關於愛與堅持,述說著一位專業而又充滿友善的筍農,黃明賢。他以熱情和勇氣,在農田中譜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農耕樂章。然而,他的故事尚未完結,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新的奮鬥,讓我們一同期待著他未來的耕耘,以及對生態與友善耕作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