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出生在埤腳,家境差,沒有上學,從小就在田裡工作;也到過二林農場作穡,挖園頭、除草工作,小時候工錢很便宜,不會比女工多;也去過臺中種菸葉,就住在那裡1、2個月,從種下去到收成為止;也到附近割稻,田裡的事我都嘛會。
當時埤腳往芳苑的二林溪上有一座木橋,從木橋通過可直接到芳苑,後來木橋斷了,萬賞仔又再造橋。
我22歲當兵,新兵中心是在臺中車籠埔,四個月,曾經去谷關2次,下部隊就去金門,當年去到金門後,過了2、3個月就發生823砲戰,在金門當兵幾個月,砲戰期間也不會覺得害怕,之後又過來臺灣,24歲退伍。
退伍一年多娶妻,媒人作的,太太是溝仔墘人(永興村)。我們家有6男3女,女的最大,再來是3個男的,我總共排行第4。結婚後幾年就分家了,二、三十歲分家後就整牛車(閩南語,購置牛車),開始養牛、駛牛車的歲月。
到了三、四十歲才從事車蚵殼的工作,當時我用牛車載蚵殼到兩個地方,一個是洪甘霖的灰窯間(現今芳苑加油站的路南),一個是福氣的磚仔窯。當時這兩間是將蚵殼碾成粉狀,而我大都在芳苑收購蚵殼,所以幾乎每戶人家都識得,那時候用牛車載運,一天可運4、5趟;如果芳苑缺蚵殼,就要去王功、甚至到漢寶載運,去那麼遠運,一天頂多只能2趟。然後將蚵殼運到洪甘霖處或是磚仔窯,再報帳,通常蚵殼的錢與車工分開算,而我只是賺車運的工錢。
後來也駛牛犁工,去鹿港頂,甚至去到蚵寮,當時很多輛車上去,那時候是石頭路,有的牛車路還長草,還會經過墓地,以前的路較彎,現在路都變了。有時候趕工的時候,就晚上去,不然都是早上出發,晚上到,都住在叫的人他家,在那段期間,鄰近的地方有人叫牛犁工,就去幫他犁田。比如蒜壟收成後,淹了水,就去駛倒皮仔(粗胚),然後才用手耙仔駛田,之後是落冬(種下去),當時一個人都犁好幾甲地,大概一待就是一個多月,而一年有早冬晚冬兩次,那陣子我兩冬都去,去了4、5年。
從養牛到現在,我養過十幾頭牛,現在還養一頭,有的叫我不要養,可是養習慣了,而且我現在還有一甲多地,連同朋友給我種的一甲多地,總共3甲多地,要是像晚冬種個番薯,也可以駛牛犁田,比較方便。
人生嘛!有得吃過得去就好了,我的人生普普通通,沒有最好的,但也沒得比較起。◇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