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藥物成癮研究的實驗動物多以大小鼠為主,但研究耗費的成本極高,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研究利用飼養成本低的斑馬魚,來建立藥物成癮及復發的斑馬魚動物模式,幫助藥物成癮研究及治療藥物開發。
據法務部統計,從2017年到2019年,單純施用毒品的受刑人,吸毒再犯率高達五成一;施用毒品離開矯正機關的收容人及獲得緩起訴戒癮治療者中,也有高達四成四會於2年內再次使用毒品。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慧諴表示,藥物成癮涉及環境刺激與藥物酬賞效果的連結,成癮者接觸到藥物相關線索,例如環境、人物、氣味、物品等,就容易勾起對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求,呈現無法自制想要使用藥物的心理狀態。
在藥物成癮行為研究中,運用一種古典條件制約學習,稱為「場地制約偏好」(CPP)來模擬類似的行為,實驗動物經過藥物與環境制約訓練後,會將藥物所產生的欣快感與其配對的環境線索連結,而產生偏好行為,是研究藥癮記憶的常用模式。
陳慧諴團隊以斑馬魚建立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模式,並延伸到消除、戒斷和復發的階段,發現斑馬魚場地制約偏好模型,對藥物的預測效度和大小鼠相近。
斑馬魚與人類有7成同源基因
陳慧諴說明,斑馬魚與人類大約有70%的同源基因,成魚約2公分、0.5克,加上繁殖快速,飼養成本低,近年來成為取代鼠類主要的實驗動物,過去在藥物成癮行為研究上多以大鼠或小鼠為主,曾有嘗試使用斑馬魚來建立場地制約偏好,但大多僅限於測試藥物是否引發場地制約偏好行為,缺乏對後續偏好行為的消除與復發進行探討。
研究團隊在斑馬魚對甲基安非他命產生場地制約偏好行為後,藉由改變場地配對訓練或重複測試訓練的方式進行消除訓練,削弱原本藥物與其配對環境之間的連結,進而發現在制約偏好行為消失之後,再度給予甲基安非他命或利用追逐誘發壓力的狀況下,均會引起場地制約偏好的復發行為。
另外,斑馬魚在經過14天的戒斷後,甲基安非他命或壓力,皆可再度誘發顯著的偏好行為,類似成癮者長期戒斷後復發的狀況。
陳慧諴說,研究結果顯示,斑馬魚場地制約偏好模型,適合評估新興藥物如何影響體內精神物質,特別是改裝型混合式毒品的成癮性,未來也將能取代大小鼠進行新興毒品成癮性,以及藥癮渴求和復發的研究,有助於成癮治療的藥物與策略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