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楊延昭傳奇】火牛陣大敗韓昌

楊延昭傳奇-火牛陣。(大紀元資料室)
楊延昭傳奇-火牛陣。(大紀元資料室)

文/仰岳
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火牛陣

是戰國時齊國名將田單在即墨之戰中使用的經典戰術,當時燕國名將樂毅率六國聯軍攻打齊國,短短半年間已攻下七十餘城,僅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眼看齊國即將滅亡之際,田單臨危授命守備即墨,他以五千兵力抵抗強大的聯軍長達數年之久,並成功運用火牛陣突破燕軍防線,讓齊國起死回生。然而,在名將田單之後,火牛陣在歷史上似乎就成了經典的絕響,鮮少有成功運用的戰例,直到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自遼軍的鐵甲騎兵大軍初戰失利後,韓昌仍不死心,準備捲土重來。宋軍這方面,楊延昭已提早由探子那兒得到韓昌準備率大軍進犯益津關的情報,於是召集將士們討論防務。

孟良與焦贊說道:鐵甲騎兵勇猛難擋,前回誘敵成功才得以獲勝,這次恐怕難以再用,應當據險而守。

岳勝說道:此關前方平原開闊,幾乎無險可守,應當準備斬馬刀、大斧等重兵器,斬其馬足,以強破強。

楊延昭想了想說:的確,久守必失。而此關幾乎無險要之地,防守極難。而鐵甲騎兵戰力極強,終是大患。要設法破敵,眼下就暫以岳勝之提議準備。

會後,楊延昭下令讓將士們準備新武器同時強化操練。考量遼軍鐵甲兵勇不可擋,即使以斬馬刀破其陣勢,勢必也將造成不少戰損,因此他不斷思索著全軍破敵之策,但始終未有頭緒。

一日他與諸將領騎馬到關前附近巡視戰地,眼見面前一片開闊的原野,牧人們放牧著牛羊,在牧人帶領下,牛羊正成群結隊井然有序地走著。牧人見著將士,走來行禮致意,熱情地拿出奶茶來招待大家。牧人說:感謝元帥與將士守衛邊關,讓我們得以安居樂業。

楊延昭帶著將士們回禮致意,並下馬與牧人閒話家常。談笑間牧人說道:這牛啊!要成為耕牛可不容易,我與幾位哥兒們花了好大功夫,才能讓它習慣背犁耕作,要順應它的性情訓練還要按時的給它吃好的草料,我跟著父親學了十多年了才抓到這竅門呢!這實在是個學問啊!

聽著聽著,楊延昭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破敵之策!他向牧人行禮拜謝,說道:感謝閣下,破敵關鍵在於這些牛兒了,要借你這些牛一用了。

他下令給牧人一筆錢糧作為徵集牛隻的費用,數量不夠的還讓將士們四處收購,短短幾天已徵集到了上千頭牛。接著他帶領將士在益津關的關口北方前緣,順著地勢建了一道南北狹長數里的陣地,遼軍要攻城必定要經過此陣地,他在四周設上圍欄,將這上千頭牛安排在此地訓練,為火牛陣做準備。

火牛裝備,出自宋 曾公亮和丁度《武經總要》。(維基百科)火牛裝備,出自宋 曾公亮和丁度《武經總要》。(維基百科)
楊延昭找來牧人們教導將士訓練牛隻,他做了許多稻草人,讓其穿上遼軍的盔甲,再製作牛愛吃的飼料藏在盔甲下,讓牛隻習慣要設法扒開盔甲吃飼料。又將尖刀、長槍綁在牛身上,訓練牛隻直線的往前方衝鋒刺穿草人,打算到時再將牛尾點火,進一步增加牛隻向前的速度。

一段時間後,宋軍再以木馬裝上鐵甲及草人,模仿遼軍騎兵,讓牛實際學習對著其衝鋒,使牛隻習慣破壞木馬及草人後才能吃到飼料,就這樣循序漸進,周而復始的訓練一個月以後,這上千頭牛隻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種衝擊型的作戰方式。

▌韓昌率五萬鐵甲雄兵捲土重來

就在楊延昭緊鑼密鼓的備戰期間,北方的遼國也蓄勢待發,準備南侵。

在上次鐵甲兵被擊破後,韓昌這回又再度帶著耶律休哥、耶律沙、大鵬等十餘位將領,率著五萬鐵甲騎兵大軍來到益津關叫戰。楊延昭早已得知消息,率領著岳勝、楊興、孟良等諸位將領,佈好陣式在關前新陣地等候。

《繡像南北宋志傳》-耶律沙。(維基百科)《繡像南北宋志傳》-耶律沙。(維基百科)

韓昌見著楊延昭,便罵道:「楊六郎!上回大意敗給你了,這回我不會再上當了,有膽就與我的鐵甲騎兵正面作戰,別老是玩些小花招。」

楊延昭回聲道:「韓昌!兵不厭詐,自古皆然。看著,我早就在關前擺好了陣式,若你破不了就別想打入關口,咱們就正面交鋒好好地打一場吧! 」

這時耶律休哥、耶律沙也衝出來叫陣,罵道:「楊六郎!上回殺了我兄弟耶律慶,還有無數我大遼將士也死於你的詭計,這回我要你血債血償,讓你瞧瞧我們鐵甲大軍的厲害!」

只見韓昌一聲令下,耶律休哥、耶律沙等十餘位遼將率著五萬鐵甲大軍直接傾巢而出,直向這新陣地撲來。

楊延昭亦立即下達號令,成千上萬綁著糧草的弓箭從宋軍裡飛射而出,遼軍的鐵甲騎兵隨即舉盾格擋,面對精鋼精製的鐵甲,這些飛箭幾乎沒傷到他們分毫,只是讓其身上插了些草。韓昌笑道:楊六郎,你的箭真是沒用,這次你完了!

但這時宋軍後方,竟又以投石車投出無數混雜著砂土的大草包,砸向鐵甲騎兵,而這大草包也沒什麼殺傷力,韓昌與遼將們面面相覷,搞不懂宋軍用意為何?不久後,鐵甲騎兵隊伍開始散亂,原來這草包中混雜了不少豆子、小米、野菜這些牛馬愛吃的雜糧,戰馬紛紛低著頭搶食。

楊延昭見狀,隨即發出指揮號令,宋軍紛紛往兩側移動,陣地中門大開,成千頭牛隻飛奔而出,牠們角綁著尖刀,身體兩側縛著長矛,披著有雲彩圖案的外衣,前身及胸前裝備著鐵甲,牛尾更綁著燒著的稻草。牛隻們餓了許久,見著騎馬的遼軍以為是送糧食來的,便奮力向其衝鋒。遼軍從未見過此陣仗,而馬兒被披著鐵甲的猛獸衝擊,更受驚嚇,紛紛四散奔走逃竄。

前方的鐵甲騎兵受到挫敗陣形一亂,後方就兵敗如山倒,就這樣,一排排鐵甲騎兵的陣形紛紛土崩瓦解,潰不成軍。宋軍將士持著斬馬刀、大斧等重兵器緊跟於牛群後方猛攻,一時殺聲震天,鐵甲大軍傷亡慘重。眼見攻擊奏效,楊延昭再令楊興、陳林、柴敢率領騎兵從兩側夾擊,就這樣宋軍漸漸的取得優勢。

韓昌見狀,準備將後方預備部隊全數投入戰局,扭轉頹勢,這時大鵬勸說道:頭領,宋軍已有克制我方的新武器,戰況不利我軍;而上回加上當前的挫敗已折損近半數將士,鐵甲騎兵乃我方之精銳,若全沒了對我們大遼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們不如撤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韓昌猶豫一會,眼見已難取勝,只得下令全軍撤退。楊延昭見遼軍已撤,也不再追擊。宋軍成功正面擊敗了這批強大的鐵甲騎兵,此戰以大獲全勝告終。

戰後楊延昭上奏朝廷,對將士們論功行賞,也將牛隻還給牧民們。此陣地亦成了護衛益津關的一道堅固屏障。日後宋遼雙方進入休戰時期,此地也慢慢地有百姓移居,成了一處村落。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當年楊延昭以火牛陣破敵的歷史故事,就將此地稱為牛頭鎮(後來改名為牛陀鎮),將小鎮北方的小河改名為牤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