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25日公布白蟻研究一大突破,對於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臺灣家白蟻及入侵種格斯特家白蟻,研究團隊發現臺中的自然環境中已有混種雜交白蟻存在。
據中央社報導,中興大學25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會中公布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研究團隊,與慈濟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跨國跨校合作,透過野外調查與分子生物技術,證實在臺灣自然環境中,已經有混種雜交白蟻存在。
李後鋒說明,臺灣家白蟻是臺灣的原生種,格斯特家白蟻則屬於入侵種,最早在臺灣的紀錄可追溯到1911年;這兩種物種分布的區域有很明確的地理區隔,在自然狀態下不會相遇。
李後鋒表示,由於人類頻繁跨國移動,白蟻漸漸透過船隻傳播到不屬於牠們原生地的區域,成為入侵種,每年在世界各地總計造成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還有人為活動介入,也使得臺灣家白蟻和格斯特家白蟻在自然環境中產生相遇機會。
由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之前已經在實驗室內,證實兩種白蟻可以雜交產生後代,李後鋒說,於是臺灣團隊進一步探討,實驗室內雜交現象,在野外是否會發生,以及是否能在野外順利存活。
李後鋒解釋,這兩種白蟻在臺灣重疊分布的時間,至少超過100年,是全世界最有可能在野外觀察到雜交白蟻的地區;藉由全臺公民科學家協助,研究團隊透過民眾與防治業者多年來提供的樣本,找到兩種白蟻重疊分布比例最高地點,分別在臺中、雲林與嘉義。
研究團隊將採集到的白蟻進行分類鑑定,確認在臺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之外,確實有形態不同第三群白蟻,也就是雜交白蟻,發現地點都在臺中;且雜交白蟻不僅可在野外存活,甚至還可再和臺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交配,產生後代。
李後鋒認為,臺灣透過野外調查,發現雜交白蟻存在,不僅能作為過往實驗室研究結果證據,也是白蟻研究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