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但在中國,各家媒體所能感受到的自由卻是越來越少,業界消息人士指出,許多中國媒體紛紛停止參加海外新聞獎項,因為它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擔憂被指責「與外國勢力勾結」。
財新傳媒(Caixin Media)曾在2014年至2018年,連續五年獲得香港非營利組織「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的新聞獎項。不過,兩位財新傳媒的資深員工告訴《日經亞洲》,近年來出於「顯而易見的理由」,他們已不再報名參加該獎項,「我們不能遞件,即使收到海外機構的邀請,我們也不能參加。」其中一人說。
財新不是唯一感受到類似壓力的媒體。知情人士表示,上報集團旗下的英文網路雜誌《第六聲》(Sixth Tone),過去也曾多年入圍或獲得SOPA新聞獎,但今年也沒有提交任何作品。《第六聲》與其姊妹刊《澎湃新聞》今年都解除了SOPA會員資格。
去年,中共官方支持的英文雙月刊《漢語世界》也在中國獲獎者之列,但該刊物今年也沒有提交作品。
一位香港新聞學教授告訴《日經亞洲》:「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下,參加海外獎項肯定會有政治風險。我理解中國媒體的選擇,因為生存更為重要。」
這位沒有透露姓名的教授補充說:「但另一方面,參加SOPA的華文作品已經不多。如果有更多中文媒體退出評選,可能會對SOPA本身的權威性產生影響。」
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阿里巴巴旗下的《南華早報》也退出了SOPA,今年也沒有提交任何參賽作品。
近年來,包括財新、《第六聲》在內,一些中國媒體因為發表批評北京的調查性報導,而受到越來越多親北京人士的批評,他們攻擊這些媒體「頻頻獲得西方認可的國際獎項,如SOPA」、「明顯帶有西方抹黑中國的濾鏡」。
《第六聲》在2022年底曾做了一個年度回顧項目,當時中共剛剛取消「清零」封鎖,該報導以「住房危機」、「性別暴力」、「新冠」等流行語,將中國描繪成了一個前景黯淡的社會。一位高層告訴《日經新聞》,《第六聲》的編輯因此被上海當局要求寫反省報告,他還說:「目前的情況是,像SOPA這樣的國際獎項,上面不讓投稿,下面的人也不敢投稿。」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說,中媒遠離SOPA,表明中國的新聞自由進一步收緊,甚至連過去相對寬鬆的中國英文媒體,空間也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