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善良很重要 研究:愛心能強健心臟

心臟曲。(Fotolia)
心臟曲。(Fotolia)

【記者Michael Wing/報導、張玉/編譯】周圍人的溫暖關懷可能是長壽的祕訣。同樣,你的善舉也可能讓他人的生命更加長久。如果我們都能互相傳遞善意,或許我們都能擁有更多的時光。這已不僅僅是一句哲學格言,而是科學研究所證實的事實:善良很重要。

證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聽起來跟現今的科學搭不上的話,或許並不是研究者們研究的初衷;研究者們起初的研究設計,涵蓋了各種涉及心臟健康、成癮以及DNA與壽命關係的測試。然而,善良的力量卻意外地在研究中大放異彩,一些研究者決定不忽視這一點。然後他們以更審慎的方式測試他們的發現。

第一個獲得關注是一項兔子的研究。這項研究的原本設計與受試兔子的社交環境無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之間的互動狀況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1977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給兔子餵食高膽固醇飼料,觀察它們動脈中的斑塊積累情況,卻意外地發現了一位科學家對這些兔子的慈愛照料,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當結果出來並且超越了所有人的理解時,研究團隊最初感到困惑。不知何故,一組兔子動脈中斑塊的堆積量比其它兔子少了60%。經過進一步的探究,他們意識到是研究人員的行為影響了實驗結果。因此,他們開始關注這些細節。

據《兔子效應》(The Rabbit Effect)一書作者凱利‧哈丁(Kelli Harding)描述,該名研究員「非常善良且充滿關懷」,她在餵食兔子時會與它們交談、擁抱並撫摸它們。「她會情不自禁地這樣做,這是她的天性使然。」

她的善舉帶來的結果在後續更多的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實驗增加了更多組的兔子。那些與她建立了情感聯繫、能夠識別她,甚至尋求她個人關注的兔子,其動脈阻塞的情況減少了超過60%,這表明,社會環境的確是由飲食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影響因素。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接著,1978年的一項研究,通過為大鼠設計一個類似水療中心的環境,揭示了社會互動對健康的深遠影響。在這項成癮研究中,與其它大鼠一起生活在豐富環境中的大鼠,比起那些孤獨生活在簡陋實驗室籠子裡的大鼠,更不傾向於自行攝取嗎啡。所謂的「大鼠公園」(Rat Park)是一個寬敞的生活區,面積是普通小籠子的200倍,研究設立的假設是孤立會增加大鼠對嗎啡的需求,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在「大鼠公園」裡,16至20隻不同性別的大鼠可以自由社交,這裡有食物、玩具、跑輪,以及交配的空間。

研究人員提供了含有嗎啡的甜水和普通水,供四組大鼠自由飲用。實驗中,一些大鼠被關在實驗室的籠子裡,而另一些則生活在「大鼠公園」。有的大鼠從「大鼠公園」轉移到籠子裡,有的則相反轉移到「大鼠公園」。結果發現,孤立在籠子裡的雄性大鼠攝取的嗎啡量是群居大鼠的19倍,這表明環境是影響大鼠自我給藥行為的一個關鍵因素。

這項研究的發現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作家約翰‧哈里(Johann Hari)在一次TED演講中強調,這些發現不僅探討了成癮問題,更揭示了社交關係的價值,這可能證明了善意的力量。

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對此也有相似的見解。在探索衰老、抗衰老以及影響我們DNA的因素的過程中,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研究了守護染色體末端、防止其在細胞分裂時退化的重要結構——端粒。負責生成端粒的酶稱為端粒酶。

布萊克本女士在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演講中提到,除了遺傳因素外,「心理壓力、行為甚至營養因素」也會影響我們端粒的健康。

2017年,她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通常,已婚人士或有伴侶者的端粒較長。但我們也研究了遭受家暴的女性,她們的端粒較短,且端粒縮短的程度與她們在該關係中度過的年數成正比。這可能與長期處於威脅環境下的壓力有關。有一項研究初步表明,擁有孩子可能對端粒健康有益,但該研究尚未得到獨立驗證,因此結論尚未定論。」

批評者指出,科學家們試圖重現「兔子效應」和「大鼠公園」實驗所展示的結果卻未能成功。基本上,即使是相同的實驗也可能因為「社會心理環境的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兔子研究的作者們提到。有人可能會對這種被稱作「範式轉移」的想法不屑一顧,而更傾向於將其視為「一個因素」。

善意或許是主觀的,難以量化,但它的實際影響卻在歷史長河中,在不同文化間產生了深遠的響應。或許不久的將來,善意將悄然風靡科學領域。◇

原文:Scientist Discovers Kindness Leads to Heart Health After Unwittingly Sharing Love With Test Rabbit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