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女性飲酒及接受酒癮治療都在增加。醫師推測,女性社會角色改變,在職場壓力之餘仍負擔生育重責,轉向酒精尋求慰藉,但其求醫意願、治療配合度都比男性更高。
據中央社報導,台灣人飲酒狀況出現細微變化,從衛福部國健署2013、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可看出端倪,八年以來國人過去一個月飲酒率從17.5%增加至24.4%,其中,男性從32%下降至17.1%,女性卻從17.1%微升到18%。
2014年與2018年台灣全國物質使用調查也顯示類似趨勢,男性飲酒行為盛行率微幅下降,女性有害酒精使用盛行率則顯著增加,且集中在18~29歲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勞動或專業性職類者,這些都是台灣酒精成癮可能有年輕化趨勢的警訊。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9日指出,過去接受戒酒治療者幾乎清一色是男性,但目前全國進入戒酒方案的男女比率為3:1。
台北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花茂修表示,近年需要戒酒的女性確實有增加趨勢,研判可能與女性社會角色改變、經濟地位提升有關。現代女性不僅要負擔生育重責,投入職場背負的責任也比傳統女性更重,加上女性憂鬱、焦慮風險較高,種種原因導致女性喝酒、染上酒癮。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一般暨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成癮是大腦的疾病,酒癮就是其中之一,對中樞神經的傷害是長期性的,可能引發憂鬱症、焦慮症等,導致更依賴酒精,進入惡性循環。
黃名琪指出,酒癮患者最常見狀況就是自我診斷「沒有酒癮」,常常拿朋友酒量說自己喝不多,或用睡不著、心情不好等理由合理化自己的飲酒行為,但其實是對自身疾病有謬誤的判斷。
黃名琪說,患者走進戒酒門診的動機,比率最高的就是因為親朋好友長期勸說,才決定來看看。這種患者許多都覺得「我還好、我可以控制」,但就是這個誤解,容易造成飲酒失控。其次是因為身體開始出現毛病,如罹患肝炎、肝癌,或記憶、睡眠、情緒開始變差,有失眠、焦慮憂鬱等情況而求診;或是喝酒行為已經對生活或經濟帶來影響甚至損失,如工作能力下降、人際關係變差、花過多錢買酒等;少部分人是發現自己有「追酒」情況,一旦開始喝酒就無法停止而求助。
在治療上,雖然部分藥物對男性的效果較女性好,但黃名琪表示,因女性治療配合度比男性好,整體而言,女性治療效果與男性差不多。「態度影響一切」,她說,健康需要努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戒酒就像減肥,想要康復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飲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