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牡丹社事件發生150週年,屏東縣政府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以「遙望八瑤灣藝文饗宴計畫」為主題,回顧歷史事件,促進文化交流,並追求和平與團結。
八瑤灣藝文饗宴計畫系列活動
5月18日至19日,在高士部落野牡丹神社公園舉行「野牡丹 qaculju」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歷史劇、歌舞劇、靜態展覽、文創市集、草地音樂會及和平之旅野牡丹花祭等。吸引許多高士青年返鄉參與,並了解歷史脈絡,回顧過往,展望未來。
傳承歷史 堅守家園
高士部落族人穿著傳統服飾,透過歷史劇讓下一代明白150年前牡丹社事件的歷史意義。牡丹社事件的關鍵一役「石門之役」發生地在石門古戰場,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人抵禦日軍入侵之處,見證台灣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決心。去年,石門古戰場經屏東縣文資審議會通過,已登錄為屏東縣史蹟。
青年論壇聚焦在地議題
5月18日,由高士青年會主辦的「kuskus青年論壇」邀請三位在土地、文史及文化資產活化方面有實際經驗的青年講者分享見解,希望提升部落青年對這些重要議題的關注與參與。
回顧歷史 面向未來
屏東縣政府於5月22日啟動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牌、傳統競技活動、風域祭、國際交流講座及小旅行等。縣長周春米表示,這些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希望透過了解過去,推動和平與多元文化的尊重。
重現歷史 展望和平
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半島發生事件,當時美國駐福爾摩沙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原住民達成了「南岬之盟」和平協定。然而,羅妹號事件後四年,即1871年,琉球宮古島民遭遇船難,漂流至恆春半島的八瑤灣,因誤解而發生了八瑤灣事件,最終導致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這兩起事件都是影響台灣的重要歷史事件。
「在大航海時代,屏東作為世界認識台灣的入口,雖因語言和文化隔閡引發了衝突和誤解,留下歷史傷痕,但也為日後文明世界帶來了相互尊重與交流的契機。」周春米認為,誠實面對歷史,了解事件真相,擁抱並接納彼此,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縣府於21日邀請牡丹鄉長潘壯志、部落族人代表及高士部落靈媒張順枝vuvu參與祈福儀式,在傳統歌謠的悠揚旋律中,回憶150年前的歷史事件。當年的隔閡與誤解已轉化為今天的理解與包容,讓後代學會守護愛與和平。
族人的堅韌與勇氣
牡丹國小主任高加馨回顧了對牡丹社群歷史的調查研究,強調了緬懷先人英勇抗戰精神的重要性。希望後代子孫能學習祖先的堅韌意志,並期待未來不同民族間的理解與尊重。
「遙望八瑤灣藝文饗宴計畫」系列活動日程
5月22日: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牌儀式
6月30日:屏菸原民館「繪本暨特色教學成果展」
6月至8月:重返歷史址蹟健走及傳統競技活動
7月:風域祭開幕記者會及牡丹遊客中心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