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書宏是一位熱愛前往國內外潛水點拍攝的攝影家,雖然拍攝只有十年時間,但幾乎全年無休,高山處、大海邊都有他的足跡,作品相當專業與精彩。大紀元時報記者邀請他介紹蘭嶼的潛水環境和相關生態系統,以下是他對蘭嶼潛水拍照的觀察和經驗分享。
拍攝裝備與方式
葉書宏使用傳統相機加上防水殼、防水罩及閃光燈來拍攝水底世界。他們多數背著潛水氣瓶潛入水中,主要以船潛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乘船到達外海潛水。他說:「蘭嶼潛水的一大特色是一艘著名的韓國籍貨船,觸礁沉沒在八代灣,這艘沉船成為著名的潛水點之一,是蘭嶼最有名的潛水地點。」
蘭嶼海域環境與特色
蘭嶼的環境污染較低,因此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復育。葉書宏:「珊瑚主要依靠海水的溫度和環境自然生長。然而,全球海水暖化對珊瑚生態造成巨大影響,當海水溫度升高到30至33度之間時,珊瑚會白化並死亡。」珊瑚白化後要恢復其原始的橘色狀態需要很長時間,這是一個困難的過程。
葉書宏強調:「人類活動對珊瑚也有不利影響,尤其是使用防曬乳液的人,這些含有害成分的乳液會導致珊瑚死亡。因此,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使用對保護珊瑚非常重要。」
潛水活動與安全原則
葉書宏介紹了他最常用的水肺潛水基本常識,指出一般潛水深度在5到40米之間,大多數休閒潛水活動會在20到30米深處進行。每次潛水的時間設定在40到50分鐘,之後需要上岸休息約一至一個半小時。
他說:「主要目的是讓身體排氮。氣瓶中含有氧氣和氮氣,潛水時這些氣體會進入血液循環中,氮氣如果未能及時排出,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他也強調,潛水過程中,上升速度過快會導致氮氣來不及排出,並在體內快速膨脹,形成氣泡滯留在身體中,尤其是骨骼內,會引起不適感。嚴重時,潛水者最好是回本島進入有高壓艙的醫院進行治療。
葉書宏認為,只要遵循一些安全原則,水肺潛水就能將危險降到最低,六、七十歲甚至八十歲人都還可以從事的休閒運動,關鍵在於保持安全觀念和遵循規則:
水肺潛水都大概在5到40米之間在做潛水,那一般都會在2、30米左右,每次潛水時間設定在40到50分鐘,然後會上來一次,上來休息大概一個小時,休息是為了身體的一個排氮。
因為氣瓶裡面包含了氧氣跟氮氣,所以同時會吸進去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裡面,我們需要的氧氣,那氮氣也會進入我們的血液,進入我們的骨頭,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讓身體裡面的氮氣去排放出來,不然會對身體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在潛水的過程之中上升的太快的話,氮氣會來不及排出來,然後會在身體裡面就是會快速膨脹,因為快速上升它會壓力釋放,壓力釋放它就會膨脹,會形成一些氣泡,然後會停留在身體裡面,包含骨頭裡面,那就會有不舒服的情況。比較嚴重的話要趕快返回本島去那個醫院,用高壓艙做治療。
蘭嶼的珊瑚
葉書宏談到蘭嶼的珊瑚種類時表示,他說:「珊瑚基本上分為軟珊瑚和硬珊瑚,硬珊瑚又可以細分為多種類型。蘭嶼以硬珊瑚為主,常見的有桌面珊瑚和鹿角珊瑚,其中桌面珊瑚是最常見的,呈現出大大小小的桌面形狀。」
他接著分享:「在2020年和2021年期間,由於全球海水溫度特別高,造成了大量珊瑚白化。一眼望去,海底下滿是白色的珊瑚,數量非常多。白化的珊瑚留在海中,因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生存法則,人類不需要過度干預。」
葉書宏強調,人類應該注重垃圾分類和回收,妥善處理廢水,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大自然的問題會反映在生物鏈上,魚類會攝取海底的動植物,人類又會食用魚類,這些環境問題會相互影響。因此,維護自然環境對於人類和生物的健康都至關重要。
「小蘭嶼」的獨特魅力
蘭嶼東南邊有一個小島,叫小蘭嶼,是軍事管制區,通常只能乘快艇或小船過去潛水。葉書宏表示:「由於訪客較少,小蘭嶼的海底生態特別漂亮,魚類和珊瑚都比其他地方更為豐富和健康。不過,受到台灣東北季風的影響,在東北季風季節,小蘭嶼較難到達,因為強風會影響船隻的安全,可能無法返回。因此,潛水活動主要在春夏季節進行。」
小蘭嶼的地形獨特,屬於海蝕地形的火山岩島。近年來,除了水肺潛水外,自由潛水(憋氣潛水)也在蘭嶼逐漸興盛。自由潛水是一種不需要氣瓶,憋一口氣潛入水中的潛水方式,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成為一種輕鬆自在的休閒活動。
部落規定與習俗
蘭嶼有六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規定和習俗。葉書宏:「例如,如果某個部落有人過世,該部落附近的海域會有一至兩週的禁水期,這是地方習俗的一部分。」
此外,蘭嶼還有飛魚季,在飛魚季期間,當地的漁場區域也禁止下水活動,這些規定需要遵守,如何了解這些規定呢?基本上可以詢問當地人,他們會告知這些重要信息。
因此,即使已經規劃好行程,有時也會遇到這類突發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改變計劃,進行其他的陸地旅遊,遵守當地的禁水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