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教面臨少子化問題已久,而先前廣設高中、廣設大學時缺乏適時調整,導致大學退場一再上演,甚至不斷蔓延。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日前於立法院國是論壇中提出對教改的看法,她強調,教育是百年大計,呼籲總統賴清德應投資教育,教改問題已經存在二、三十年,「是時候該修補了,內閣不應迴避教改問題。」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對《大紀元時報》表示,首先是少子女化導致生源不足的問題,再加上過去幾年又遇到疫情,國際生或陸生來台的數量減少,整個高等教育的招生處境非常嚴峻,而私立技專院校首當其衝,包括註冊率下降,甚至是退場倒閉。
學校經營日趨「私有化」
林柏儀指出,另一個比較少被意識到的問題是,大專院校的營運方式日趨採用私有化、形同以私人企業的方式在營運。也就是說,高等教育的營運不再像過去,以辦理教育、作育英才的利他、非盈利的心態在營運。
在過去這八年更明顯的是,林柏儀說,不分國、私立大學,高等教育辦學越來越朝向降低成本、要求逼迫產出,以擴大利潤為營運的方針。例如大量採用廉價的編制外教師替代專任教師,對待教育變成以招生或收取學費為主要目標,而非講究教育品質。
林柏儀表示,通常大家會有一種迷思,認為學校像企業那樣經營好像比較有效率,但辦教育不是這麼簡單,企業只要把某一種產品做好、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就好,而辦學要做的是薰陶、是環境的培育,沒辦法用簡單的競爭、招生就能夠把教育品質提升。
林柏儀認為,過去都說「教育是良心事業」,是有幾分道理在的。若用心好好辦學,才能做得好;如果不用心,沒有秉持正向的態度,只是為了利潤,就無法培育優秀的人才。
不過還是有值得肯定的政策,林柏儀指出,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是正確的事情,台灣的私立學校占2/3之多,大量學生在私校受教育卻缺乏政府補助,因此推動減免學雜費,除了降低學生的經濟壓力,某種程度上也是讓政府挹注更多公共財源到高等教育中,這個政策在這八年來是一個突破。
對於新政府上任,林柏儀建議,國家財政狀況越來越好,若未來能夠合理的把企業的盈餘透過稅收,挹注一部分到高等教育、培養下一代的人力,絕對是合理又聰明的投資。所以政府強化補助,以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趨勢,應該要繼續做下去。
重高教、輕技職觀念仍普遍
對於蔡英文執政八年來,在高教政策方面有哪些可以延續、哪些需要改進,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唐彥博對《大紀元時報》表示,首先是過去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開拓東南亞國家,從國發會、教育部或僑委會推出各種不同的專班,包括新型國際專班、國際專修部、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不管是對私立學校招生,還是開拓更多生源,期盼這一塊可以延續下去。
第二,唐彥博說,兩岸關係後來幾乎是趨近於終止的階段,新政府上任後,包括總統賴清德、現任的教育部長鄭英耀,都希望兩岸學生的交流可以有所突破。
第三,唐彥博表示,過去蔡英文有提出對技職方面提供精英基地、改善設備設施等政策,從一般技職高中端到技專院校端,確實有提供蠻好的設備資源,但是對於私立科大的雪中送炭,希望新政府可以再做得更多。
唐彥博舉例,雖然現在技職學校的設備改善許多,但現在普遍家長的觀念還是重高教、輕技職,可以看到越來越多技職學校轉為普通高中,包括育達高職改為育達高中、開南商工改為開南高中,因此對於技職相關的政策,建議新政府應該更往下扎根,各縣市應該要有技職科的編制。
最後,唐彥博說,台灣資通訊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不少國立大學相關系所名額增加,這就衝擊到招生人數較少的學校,所以在政策跟資源方面,政府應該要有所調整,「我們不苛求公立減招,但是期盼政府不要再外加名額,這樣只會對私立學校招生更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