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表示,近年來隨著茶產業結構的改變及年輕消費族群茶飲型態的轉變,促使國內瓶裝、罐裝即飲及手搖飲市場蓬勃發展,商用茶原料的需求與日俱增。茶改場說明,為供應飲料市場原物料的強烈需求,選育出適製次世代茶飲之新品種「臺茶26號」。
該品種具有生長勢強、產量高、茶芽直立、適合機械採收及茶湯滋味濃稠且富餘韻感等特性,是臺灣正式推出的第一個商用茶新品種。茶改場強調,藉由「臺茶26號」的推出,不僅滿足目前飲料市場茶葉原料的需求,並為台灣茶產業得發展注入新活力。
茶改場長蘇宗振指出,以往茶樹新品種選育皆是強調高香型或具特殊風味的品質特性,但近年來為因應氣候變遷及缺工等因素,在品種選育時特別重視茶樹應具抗逆境、適合省工機械採收且豐產質優的特性。
本次命名的商用茶新品種以此為目標,自97年起由一系列育種試驗程序的品系圃中,最終選出適合製造綠茶與紅茶的5313品系,並於6月11日正式通過審查,命名為「臺茶26號」。
新品種農藝特性如下:
一、茶樹生長勢強、產量高:臺茶26號植株生長旺盛且樹冠幅大,不僅採摘面積廣,單位面積茶芽密度為青心柑仔的兩倍多。據112年夏、秋及冬季機械採收茶菁產量推估,單季平均產量每公頃約3.3公噸,比一般綠茶品種青心柑仔相高出兩倍。
二、茶菁不易纖維化,適製性廣:茶樹生長期間茶菁的鮮嫩度持久,採摘期長,相對可製造品質優異的商用綠茶及紅茶。
三、茶芽直立,適合機械採收:若以乘坐式採茶機(換袋式,2人/組)採收,每天可達1~1.5公頃作業效率;雙人式採茶機(3人/組)作業效率約為0.5公頃/天;相較於一般人工手採,每公頃需高達約90人次的採工。新品種具茶芽直立的特性,非常適合機械採收,除了解決採茶缺工問題,同時降低茶葉的生產成本。
速萃綠茶及紅茶 滋味濃稠富餘韻感
茶改場說明,臺茶26號在農藝性狀上已具有顯著優勢且適製性廣,可滿足不同消費市場的需求,倘再搭配該場研發之商用速萃製程新技術所製造的商用速萃綠茶或紅茶,沖泡萃取後,茶湯不論熱飲或冷飲,滋味均呈現濃稠度高且富有餘韻感的特色,整體風味表現優於目前栽種的綠茶品種。
茶改場補充,經由化學成分分析顯示,新品種的總非游離型兒茶素與總游離型兒茶素比值及咖啡因含量等均較高,意即使用較少的茶葉量就可沖泡出人體味覺感受同樣濃度的茶湯風味,在重視茶葉成本的商用茶市場上極具發展潛力。
整體而言,新品種相關農藝性狀及製茶品質的新組合可有效降低飲料市場中茶葉原物料的生產成本,多元應用於罐裝飲料及手搖飲品之開發,藉此增加飲料市場中使用國產茶比例,達到替代部分進口茶葉的目標,進而搶攻國際市場,增加茶農收益。
茶改場表示,將於7月15~26日於茶改場官網與臉書專頁啟動民眾參與新品種商品名命名活動,誠摯邀請民眾踴躍提供創意名稱。該場將從眾多名單中擇優選出10個候選商品名,獲選者可獲得試驗用袋茶乙盒和臺灣特色茶風味輪2.0版杯墊的精美小禮物一份。茶改場另將於10個候選名單中,選出3個最佳候選商品名稱,並於8月3日場慶活動中進行新品種試飲,讓民眾親身體驗其獨特風味並進行最終的商品名命名票選。
茶改場強調,後續將著手申請臺茶26號植物品種權及技轉作業以進行新品種之種苗繁殖,期望透過與茶飲或茶商業者在平地及緩坡契作種植,供應國內、外飲料業者原料需求,以三品策略(品種、品質、品牌)商用模式搶攻國際市場,為臺灣茶產業發展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