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台大醫院研究獲肯定 「遠距照護」列美指引照護

臺大醫院4日指出,研究證實遠距照護可降低截肢、住院和死亡風險。(中央社)
臺大醫院4日指出,研究證實遠距照護可降低截肢、住院和死亡風險。(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為解決醫療人力缺口問題,各醫院積極推動遠距醫療,台大醫院5日公布研究結果,發現同步遠距照護可降低心衰竭住院率和死亡風險,成果更列入美國心臟學會最新出爐的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顧指引中。

台大醫院4日舉行「臺大醫院研究獲國際肯定,即時同步遠距照護開創下肢動脈血管疾病治療新局面」記者會。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遠距醫療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提供病人全人照護,因為看到科技進步,遠距照護能提供即時傳輸,新冠疫情前,台大醫院就已成立醫療照顧中心,相較於其他醫院,流程上能給病人很好的服務,更重要的是,並經實證,真正藉由照護流程及內容,促進病人健康。

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任光表示,美國心臟學會今年五月公布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護指引中,發表了前一版所沒有的全新章節,特別建議將「遠距照護」列於此類病人的標準治療,並給予高度的證據等級(2A),而當中引用的最新依據即為前述臺大醫院所發表的論文。

李任光表示,此照護指引中特別提到,主要是下肢動脈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複雜性與多重共病,常導致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此類患者特別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而遠距照護正好可以提供他們完整而即時的全方位照護,以涵蓋目前居家照護的不足。

李任光說,分析在臺大醫院接受即時同步遠距照護的患者比起對照組有較多的共病症,卻有相似的二尖瓣與三尖瓣逆流惡化的情況,此研究成果意涵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對於瓣膜逆流的惡化有遲緩效果。

李任光分享,曾有一名83歲男性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因為周邊動脈血管病變導致左腳趾壞死,醫師建議截肢,但病患寧死,也不願截肢,後續再加入遠距照護後,提供正確完整、即時照顧,改善血糖狀況及居家傷口照護,讓傷口順利癒合,最後病人向醫療團隊說「謝謝你們幫我留了一隻腳」。

李任光也說,過去大家都認為周邊血管疾病等同截肢,截肢後半年可能因此會死亡,現在大家聞癌色變,但癌症平均五年存活率60% 周邊血管疾病五年存活率僅20%,許多人疑惑為何只是腳截肢,為何半年後也會增加死亡率,主要是因為截肢不單只有表徵問題,甚至有其他共病的可能性,如血管阻塞、感染等。

李任光表示,下肢動脈疾病接受遠距照護,截肢率從原本18%降為10%,傷口復原天數也從79天降為52天、死亡率從29天降為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