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繃出眾生百態皮相 段安國:表達自己內心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

文/記者李怡欣
藝術不就是真善美嗎?我喜歡那些淳樸、善良的人,想透過創作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對於寫實比較有感覺,想把這樣的人物表現出來……我想,我的人生觀應該就是這樣吧。——皮革雕塑家段安國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運用雙手的力量,繃、塑、捏、雕出立體人偶,塑造市井小民及百工人物,是一張張臺灣傳統百工百業眾生群相,也是平凡如你我的生活樣貌。

段安國的皮革作品溫潤有生命力,造型寫實栩栩如生,擅長觀察百工百業人物姿態,且捕捉表情於瞬間,讓觀者感受作品人物「活在當下」況味,進而體悟臺灣人樂天知命、淳樸生活態度。作品曾獲美國國際聯邦皮革公會大賽(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eather Guilds, IFoLG)首獎。

肉販斜槓人生 皮革創作30餘年

段安國62歲,與皮革結緣30餘年,當兵退伍後接下父親的牛肉攤。他本性質樸少心眼,坦言「不會賣肉,倒是很會切肉」,拿切肉刀兩年的日子,看盡市場各式面孔表情,「我對人很好奇,當下表情一瞬間,卻很真實展露自己真正想法。」

段安國在工作室創作情境。(段安國工作室提供)段安國在工作室創作情境。(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段安國從小就有美術天分,喜歡觀察事物、動手做木工美勞。大學念輪機系打算畢業後跑船,最終還是成為一名職業創作人,恍然大悟「冥冥之中,早已在為這件事做準備了」。

接觸皮革藝術是偶然機緣。「一次陪懷孕太太逛花展,無意間望見一個雕像,以為是交趾陶,近看發現是皮製的,」令他很震驚。

當時第一個念頭是「這個我做得出來」,這想法在腦中醞釀一年,直至某次送貨途經皮革店,「彷彿一道很強的吸引力,我走了進去。」老闆問他買什麼皮?

完全不懂皮革、一問三不知。最後買了一張5、6千元新臺幣的小牛皮,他開始在家東剪西拼。

非美術科班出身,不會繪畫與雕塑,從一張皮開啟自學之旅,無師自通摸索一、兩年,作品就入選全省美展,甚至獲得獎金制工藝競賽冠軍,至此決定全心投入皮革創作。創作以皮為媒介 因為有溫度

為何選擇「皮」作為媒介?段安國說,因為皮有溫度,不像機器做的公仔生冷,真皮有毛孔會呼吸,能觸動人心。「我善於觀察,在工作室對著鏡子擠眉弄眼、揣摩,我還有人體骨骼模型與解剖書」,下功夫慢慢摸索。

皮塑過程相當繁複,不同工序要用不同工具。(許享富)皮塑過程相當繁複,不同工序要用不同工具。(許享富提供)
初出茅廬就獲獎無數,藝廊展覽邀約接踵而來。33年來作品上百件,平均一個月完成一件,但構思時間難計,有時耗時數月,有的概念甚至醞釀好幾年。
《拉胡琴》為「家鄉三芝系列」,衣著古樸的阿伯,渾然忘我拉二胡,廟口是他的音樂廳。(許享富)《拉胡琴》為「家鄉三芝系列」,衣著古樸的阿伯,渾然忘我拉二胡,廟口是他的音樂廳。(許享富提供)
段安國作品不但吸引歐美藏家洽購,外交部也訂製數件,作為致贈他國貴賓禮品。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委託人拿一張黑白照,「裡面有一個黑白切小麵攤,他的爸爸戴鴨舌帽在忙。他說是這個攤子把他養大,如今父親已離世,希望把那個畫面打造出來。」
《雨那欸落袂停》傳達阿公要去幼兒園接孫,無奈雨不停,概念源自段安國帶孫經驗。(許享富)《雨那欸落袂停》傳達阿公要去幼兒園接孫,無奈雨不停,概念源自段安國帶孫經驗。(許享富提供)
憑一張老照片,段安國花了一個月復刻出照片人事物。對方看到後相當感動,並說「這就是我心中的樣子」。段安國表示,「能幫助他找回當初的記憶並保存下來,我覺得很有意義。」
皮革變化萬千 愛用環保植鞣革

頑強牛皮任憑揉捏繃塑,可變化萬千。「我一直在探索它更多的可能」。皮的特性既有布的柔軟、紙的摺疊性,還有塑膠延展性,不斷堆疊又像木頭般堅硬,當皮革染上顏料,有時像油畫,又像水彩或是水墨畫,把這些集合起來可以做成很完美的藝術品。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

皮革很多種,段安國使用植鞣革,用植物單寧酸揉製,保有皮特性(如肚子部分的皮伸縮性大,背部皮堅硬密實),有助於創作不同肌理,且植鞣革很環保,甚至煮了還能吃。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

繃塑過程手要用力,先將皮噴溼後拉扯、揉捏,繃塑到模子上,等到乾燥後,再進行細部雕刻、染色,添加周邊物件、飾品等。

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皮革雕塑家段安國。(攝影/楊子樊)

從傳統純樸人物 到神話與神祇

段安國早期作品「復古老照片系列」傳達傳統農業社會風貌,到「百工圖系列」各行各業人物樣態,他的作品就像臺灣社會演變縮影,展現臺灣傳統純樸人物,「以前鄉村生活自在愉快,努力工作的人專注在當下,在他的角色裡做他自己。那是我的一個嚮往。」

繃塑過程手要用力,將皮拉扯、揉捏,繃塑到模子上,再進行細部壓刻。(段安國工作室提供)繃塑過程手要用力,將皮拉扯、揉捏,繃塑到模子上,再進行細部壓刻。(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讓我感興趣的是『人』,人有七情六慾,是終身學不完的課題。」有人說,每一個作品都有段安國的影子在裡面,「當我揣摩每一種人的表情,也把我自己放在裡面。」

創作了那麼多人物,段安國開始往精神領域思考,3、4年前嘗試神話與神祇創作。「我沒有主要信仰,遇過最大瓶頸是家人生病,有感人生無常,無助下求神保佑,開始關注神格人物。」

「神明好像一個寄託,我想把心靈依靠感覺表現出來;其次,坊間神像有各種材質,就是沒有皮革。」決定先試做一尊《媽祖》,接著第二尊用同模子做出《觀音》像,沒想到感覺完全不同,很有味道,「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挺有趣的」。

作品《觀世音》是段安國嘗試從「人」昇華至「神」的創作階段。(段安國工作室提供)作品《觀世音》是段安國嘗試從「人」昇華至「神」的創作階段。(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段安國指出,神格化傳奇故事系列,要看很多神像考證,其實神也是從人昇華而成,做出神像七分似人,慈愛而不嚴肅,繃塑神明慈愛面容。盼成皮塑界宮崎駿 既漫畫又真實

「我的作品是自然而然,每一個時期都有一些變化,心境轉變、技術精進或表現方式不同。每一個階段都不一樣。」像是最近作品《總鋪師》比例像公仔,但保有真實肌理、人味。「如果完全漫畫Q版就失去一種生命力」,希望像宮崎駿的作品,有深度細節,既漫畫又有真實感,這是近期嘗試的方向。

《總鋪師》嘗試公仔比例。段安國喜歡吃辦桌菜,便把這個角色創作出來。(許享富)《總鋪師》嘗試公仔比例。段安國喜歡吃辦桌菜,便把這個角色創作出來。(許享富提供)
談到創作動力,他認為,「一定要好玩,想著:下次再做一個什麼吧?就會不斷摸索、學習,成為一種超越的動力」,他希望留下雋永,在電腦科技時代,留下比較有人性溫度的作品。
《拉胡琴》為「家鄉三芝系列」,衣著古樸的阿伯,渾然忘我拉二胡,廟口是他的音樂廳。(許享富)《拉胡琴》為「家鄉三芝系列」,衣著古樸的阿伯,渾然忘我拉二胡,廟口是他的音樂廳。(許享富提供)

「我只是忠於自我,把我見我思,忠實展現在創作中。」段安國個人最喜歡懷舊作品,像是《拉胡琴》、賣臭豆腐的《逐臭之人》,而「三芝家鄉系列」則是他為睽違三年復出展而作。

《逐臭之人》刻劃攤主專注工作神情,傳統小吃攤敬業精神與歷史時光畫面。(攝影/楊子樊)《逐臭之人》刻劃攤主專注工作神情,傳統小吃攤敬業精神與歷史時光畫面。(攝影/楊子樊)
被問到最喜歡的作品?段安國說,完成當下都是最愛,開心5分鐘後又開始思索下一個作品如何精進。以獨特工藝美學傳達對現世關懷的人文主義精神。經典作品賞析

《射日傳說》
段安國以皮革塑出肉身形體的原始之美,將皮革藝術推向巔峰,並確認了皮革能成為雕塑藝術材質,因為裸露的皮膚、肌肉越多,代表要做到整體的流暢度越困難,此系列是創作的轉折與突破。

《射日傳說》是段安國技術突破點,從面部紋理到身體肌理與張力,都能處理駕馭。(段安國工作室提供)《射日傳說》是段安國技術突破點,從面部紋理到身體肌理與張力,都能處理駕馭。(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銳利的眼神指向前方,雙手張弛弓弦與雙腿跨步,肌理迸發強勁力道,在段安國精密計算、將每個動作的角度作適當拗折後,充分表現人體劍拔弩張的驍勇姿態。

《射日傳說》局部特寫。(段安國工作室提供)《射日傳說》局部特寫。(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此作意欲藉勇士對抗太陽的勇敢精神,致敬臺灣原住民文化、神話傳說之美,並對後世傳達祖先對生活的拚搏精神。

《老鞋匠》
傳統手工皮鞋是透過師傅一針一線一釘一鉚用心製作,相當費力。在老一輩的時代,買了鞋都會非常珍惜、一穿再穿,鞋子壞了,也非得修理不可。

《老鞋匠》表達對工匠師傅敬佩與珍惜舊物之情。(段安國工作室提供)《老鞋匠》表達對工匠師傅敬佩與珍惜舊物之情。(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段安國創作過非常多不同版本的老鞋匠,雖然主題相同,但每一版呈現的神情姿態與細節都有獨特氛圍。透過此主題,表達對工匠師傅敬佩與珍惜舊物之情。
《老鞋匠》局部特寫。(段安國工作室提供)《老鞋匠》局部特寫。(段安國工作室提供)
除了致敬工匠的精湛技藝,此件作品也蘊含臺灣早年鞋業歷史,彼時,快時尚還未誕生,人們皆十分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手工皮鞋。段安國創作事記

・1991年 觀展後得到啟發。
・1993年 購入第一張皮自我摸索。
・1994年 第2屆臺灣工藝設計競賽入選。
・1994年 第49屆全省美展工藝部入選。
・1995年 開始全心投入從事皮革創作。
・1996年 第4屆臺灣工藝設計競賽第一名。
・1996~2016年 國內外參展、個展、博覽會。
・2022年 LaComédieHumaine"ArtSolo Exhibition ,【浮相】皮革藝術個展。
・2024年 香港淺水灣「舊物‧新念─藝術家向修補的時代致敬」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