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台灣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學者:應避免紅色滲透

台股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股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文/記者侯駿霖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7月18日召開首次會議,提出6年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對此,學者認為,將來很多國際秩序是根據價值觀分界,台灣要做資產管理中心,首先要對付紅色滲透與洗錢問題,甚至中共金流可能為逃避美國制裁,將海外資金停泊台灣,應檢視是否修法因應。

政府近期拍板「兆元投資國家方案」,目標是吸引保險業可運用資金約新台幣3.27兆元。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表示,將透過留財、引資雙軌並進,分3階段建置8項重要措施,整合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金流,讓中小型企業和一般民眾也能受益。

該計畫8項重要措施包括:擴大私人銀行業務、壯大發展本國資產管理業、外國資產管理公司招商引資計畫、股市壯大(跨國掛牌)計畫、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內公建增進計畫、不動產證券化條例(REIT)商品促進專案,以及強化監理與行政英語環境工程、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納入規劃等。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表示,若以傳統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處理金融議題,台灣可能會想走「不得罪美中雙方」的路線前進、盡量做到平衡或降低風險,但國際秩序已轉為價值觀來分界,也就是說,台灣要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首先必須對付紅色滲透、假訊息及洗錢等危害。

由於經濟部投審司,定期都會對海外資金、陸資來台投資進行審查,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否成為中共金流,可以繞道投資台灣的途徑,以及中共近幾年極力拉攏俄羅斯、巴西等國,建立人民幣結匯、試圖擺脫對美元依賴的架構,台灣未來是否變成人民幣資金停泊地,也備受關注。

對此,吳嘉隆認為,美國強調自由貿易、公平交易,但仍對中共有關稅和技術限制,這是基於安全考量,台灣應該在相同價值觀下,發展貿易和投資,例如資產管理中心這個平台,是否會有漏洞會讓中共資金掌控台灣企業更加容易,需要集思廣益來圍堵,在法規上也要明確。

吳嘉隆說,台灣不能收人民幣大量資金進來,目前美國就不讓中資在當地上市,而美國退休金、養老金也不會選擇中國投資標的,台灣必須跟進這個潮流。

吳嘉隆表示,第二,培養足夠的英語人才來處理金融客戶、金融交易等,是台灣需要大力布局的工程,如果有引進香港、新加坡專業人才來台,也要防止中共背景人士的流入;第三,金融監理機制與法規要有完備性,避免台灣成為洗錢之地,要在國際上建立信用,海外資金才敢來台灣投資。

吸引全球有錢人投資 財政部需鬆綁稅制

淡江大學財金系榮譽教授林蒼祥對《大紀元時報》指出,隨著兩岸紅利式微,台商大量資金回流台灣。他認為,台灣需要設計出能有相對穩定報酬、具節稅作用的商品,並且需要鬆綁稅制和外匯管制,才能吸引全球有錢人投資,但這兩項並非金管會權責,須與財政部、央行跨部會研議。

舉例來說,交易所交易債券(ETD)雖票面利率一般略低於傳統特別股,但其不需扣稅、償債順序較為優先,是比較安全的投資標的。林蒼祥表示,香港、新加坡在國際市場上,ETD都賣得很好,但台灣卻做不起來,關鍵就卡在稅率與投資人資格管理的問題。

林蒼祥說,台灣儲蓄總額達新台幣60兆元,每年超額儲蓄都有4、5兆元,俗稱爛頭寸,而投資人將資金湧入台灣上市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其實與證交稅也有關係,因為一般購買台股,證交稅為千分之三,但ETF交易只需千分之一。

在權證市場方面,林蒼祥認為,台灣上市權證的交易金額,僅占大盤比重不到1%,香港權證則占交易量的三成,落差很大。他說,主要是台灣法規要求金融業避險,買進的權證也要課徵證交稅,且去年才從千分之三降為千分之一,但香港避險都是免稅的。

林蒼祥指出,財政部的稅制思維過往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要一項商品的稅制鬆綁,就要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補足,但應以政府大戰略角度來思考架構,台灣發展如果能吸納國際更多的資金,並將產業能發展起來、創造更多就業,稅收可能會更多。

林蒼祥表示,在外匯管理的鬆綁,需與國際接軌,金管會也了解壽險公司是很大的資金來源,但金融業一定有槓桿、受到管制,讓壽險業過去花非常多成本在避險上,很樂見金管會將研議調整。

近期,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壽險外匯準備金新制最快在今年8月底拍板,預計加大外匯準備金提存及沖抵比率,讓節省的避險成本轉列資本。

同時,金管會目前已將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基金的風險係數,調降為1.28%,未來會討論兩大項目是否鬆綁,包括壽險業透過創投或私募基金100%投資公建,係數是10.18%,以及投資公建、5+2及六大核心戰略者,係數為17.25%,最快在今年11月會有結果出爐。

林蒼祥說,能看出政府在避險及相關法規上都在積極調整,台灣今年以來股市續創新高、資金正多,需要快速打造更好的金融與投資環境,對於政府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方向「樂觀其成」。

金融整併不易 台灣無全球百大銀行恐是硬傷

由於台灣沒有全球百大銀行,也讓外界預期是否會加速金融整併的步伐。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告訴《大紀元時報》,近期就傳出新光金與台新金在進行併購研議,甚至傳聞中信金也有接手新光金的意願,但從過去經驗來看,民營金控整併歷時都很長。

章定煊說,政府或金管會只能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讓業者自行評估併購與否,因此台灣要有國際級規模的銀行,短時間並不容易。他說,公股銀行雖有快速整併的空間,但恐怕政府也不會想這麼做,公股銀行因受限於《預算法》框架及立法院規範,會顯得綁手綁腳,不易拓展新的金融業務。

章定煊表示,試想匯豐銀行(HSBC)等國際指標性大行,台灣在經濟深度與金融深度上,本身量能其實並不足夠,尤其匯率也是考驗政府的一大難題,台灣希望新台幣貶值、方便外銷,又要低利率,導致資金量被犧牲掉,都跑到國外投資,這就是大家都去買美債的原因。

所以即便政府鬆綁很多金融政策,包括銀行局近期研議銀行保費融資、保單質借等,台灣若沒有適當的利率環境,資金可能仍至海外投資。章定煊認為,這需要思考利率自由化問題,同時權衡匯率做法,都須經央行點頭同意才行。

章定煊認為,台灣政府曾提出亞太營運中心、亞洲金融中心等構想,最後都遇到無法規避對岸資金問題而停擺,屆時中國政府是否將基於政治考量,進一步影響新台幣匯率,或大買台積電股票,等到需要時再大量拋售,讓台灣金融市場造成動盪,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