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路上琳瑯滿目育兒之道,美國德克薩斯州一位五寶媽認為:父母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我們的心靈和思想下功夫,這是最終且唯一重要的事情。
她的育兒原則之一是,在孩子擁有一些基本且重要的能力之前,不能擁有手機。
納爾遜夫人說,智慧型手機、社交媒體和某些App會給孩子們帶來「大量的多巴胺衝擊」,這會損害孩子的大腦和發育,使他們無法面對「任何不舒服的事情」。
「我無法想像,父母為了擁有短暫的安靜片刻,而給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一支手機。」她說:「為什麼不和孩子談談呢?告訴他們,你正在做什麼,並與他們互動。」
「有時候,父母以嚴格的方式養育孩子,做一些不同的事情,這樣你的孩子才能過得更好。⋯⋯我們不讓孩子選擇某些事情,因為他們是孩子。我們真的需要引導他們,而不僅僅是說:『哦,如果你感覺很好,就去做吧。』」
「在家自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納爾遜夫人的丈夫克林特‧納爾遜(Clint Nelson)是訂製家具和櫥櫃製造商。兩人再婚後,納爾遜先生幫助太太養育幾個孩子,度過青少年時期。他們在牧場長大,一起照顧動物和廣闊的菜園,同時教育孩子信仰的重要性和努力工作的生活倫理。
「我希望他們成為敬畏上帝、充滿愛心且善良的社區好公民。」她說。
當大兒子上五年級時,她看到公立學校對兒子的影響,覺得他不能繼續待在公立學校。後來,納爾遜夫人找到一些在家教育孩子的媽媽們,開始跟她們了解一些具體情況。
「我去了她們家,花了一天時間和她們在一起,看看在家上學是什麼樣子,並問了她們很多問題。」她說:「其中一位媽媽告訴我……在家上學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你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方式。」
這個建議引起納爾遜夫人的共鳴,她開始自學如何經營家庭學校。她著手了解許多不同的教育理念,最終接受了夏洛特‧梅森(Charlotte Mason)的方法,即鼓勵孩子閱讀好書,並探索自然世界。
納爾遜夫人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讓他們做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探索世界。參觀很多博物館、很多戶外旅行、實地考察,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
只有一樣東西對孩子是禁區:智慧型手機。
擁有手機的前提
納爾遜夫人希望透過一些原則,向孩子傳遞善良的理念,讓他們腳踏實地。她說,直到孩子在13歲之前,他們甚至不曾跟孩子談論過擁有手機這件事,但是,她也承認,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她說,孩子需要做五件事才能擁有手機:
首先,他們需要知道如何生火。
其次,他們需要能夠自己做飯。
第三,他們需要知道如何問路。
第四,他們需要能夠自己洗衣服。
最後,他們需要能夠傾聽、服從,並與父母面對面交流。
納爾遜夫人認為,這些技能證明了,他們在學習如何具有責任感,如果他們想要擁有手機,他們就需要這些技能。
她說,孩子們可以理智的使用手機,並對手機帶來的嚴重問題(如色情內容)做出明智的選擇,來證明他們有責任感。
納爾遜夫人認為,這也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信任的證據。父母對其孩子表現出誠意,相信他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孩子也學會了相信。
「我們不應該盲目的養育孩子」
關於以上這些育兒之道,有些人表示喜歡她制定的指導方針,而另一些人則充滿尖酸刻薄,說她的孩子會討厭她,因為她的規定太嚴苛。
無論評價如何,納爾遜夫人的立場一如既往的堅定:「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盲目的養育子女,更不用說(隨便)給我們的孩子一支手機了。」
對納爾遜夫人來說,幫助孩子成為她希望他們成為的成年人,不僅僅是控制他們何時以及如何使用手機。對她來說,作為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在一起,並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納爾遜夫人說:「我們的運動能力很強。我是我們家庭學校越野運動部門的專員,所以我所有的孩子都跑得很好。」
她說,除了越野賽和田徑外,他們還玩電子遊戲、露營和釣魚,以及許多其他戶外活動。她的丈夫負責教孩子們使用工具,這樣他們就可以幫助先生進行房子的改造和簡單的維修。
在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溝通過程中,納爾遜夫人希望,她教導孩子們最重要的是擁有信仰。
「我希望人們看到,我們可以成為充滿愛心,信仰神的家庭,即使有些人有不同意見,但不必有仇恨和敵意,尤其是針對……我們生活的不同方式。」她說。
原文「Teen Boys Can’t Have Phones Until They Do These 5 Tasks, Says This Mom: ‘It’s Better to Be Parenting the Hard Wa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