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的類鼻疽,今年全國已累計28例,其中以高雄市19例為最多。高市府衛生局指出,尤其在颱風凱米過境後,迄今已增加14例,經疫調發現,患者皆有接觸汙水、汙泥的經歷;由於致病原存在於土壤積水環境中,個案通常在颱風後1個月內顯著增加。
高雄市8月6日至8日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楠梓區3例、梓官區2例、鳳山區1例。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全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累計28例,為近5年以來同期最多,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9例最多,其餘包含台南市3例及桃園市、彰化縣、嘉義縣、基隆市、台中市、花蓮縣各1例。
高市府衛生局指出,類鼻疽是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致病原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土壤或汙水而感染,也可因吸入、食入塵土或汙水而感染;而颱風大雨過後1個月內,是類鼻疽疫情高峰,確診個案顯著增加,且常見吸入性感染。經統計,這次颱風凱米過後,高雄市累計確診14例,其中以梓官區7例最多。
衛生局疫調發現,在這14例確診個案中,1例居住於楠梓區,於颱風期間家中淹水,曾接觸汙水、汙泥;另有11例住家鄰近積淹水區域、3例住家及周邊社區雖未淹水但發病前有涉水行走的活動史。此外,醫護人員在其中5例個案身上發現外傷傷口。截至目前為止,有13例住院治療中(1例重症收治加護病房)、1例已出院返家。
然而,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衛生局表示,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盡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但也可能為無症狀;民眾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任一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利即早診斷與治療。
衛生局提醒,曾在地方性流行地區接觸受汙染的土壤或水,且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即為感染類鼻疽的高風險族群;如有糖尿病或外傷者,應避免暴露在泥土或水中,民眾在處理土壤及積水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及長靴,避免赤腳行走,必要時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若不慎接觸到受汙染土壤或水,應盡快以清水沖洗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