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科技要聞

報告:TikTok放大親共內容 壓制反共言論

新研究顯示,TikTok操縱演算法來宣揚中共的官方言論,並壓制與反共有關的內容。圖為TikTok平台的圖標。(Olivier Douliery/AFP)
新研究顯示,TikTok操縱演算法來宣揚中共的官方言論,並壓制與反共有關的內容。圖為TikTok平台的圖標。(Olivier Douliery/AFP)

【記者王君宜/綜合報導】8月8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TikTok一直在操縱其演算法來宣揚中共的官方言論,並壓制與反共有關的內容。

上述研究結果呼應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疑慮,即敵對國家正在利用言論自由破壞美國國家安全。

網路傳染研究所(NCRI)的這篇題為〈中共的數位魅力攻勢〉(The CCP’s Digital Charm Offensive)」的研究報告發現,大部分親共內容來自與中共當局有關聯的實體,包括媒體機構及有影響力的人物。

例如,一些親共的「邊疆網紅」(旅遊影片自媒體)不遺餘力的發布有關新疆等地區的風土人情資訊,卻隻字不提中共在那裡將一百多萬維吾爾族人等少數民族關進了「再教育集中營」。

網路傳染研究所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由政治學家、安全專家和研究分析師組成。該組織接受羅格斯大學、英國政府和私人慈善機構的資助。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分析人員在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的短影音應用程式(App)TikTok,及YouTube(母公司為Alphabet)、Instagram(母公司Meta)上建立了24個新帳戶,透過8個假扮成13歲美國年輕用戶的「分身帳號」(Sockpuppet,又名「馬甲帳號」,指一個人同時擁有多個網路帳號)」蒐集數據。

用這些帳號搜索「天安門」、「西藏」、「維吾爾族」和「新疆」四個典型的中共政治「敏感詞」,蒐集了三千四百多個與之相關的搜索結果。然後由人工審核員將搜索出的影片內容分類,劃分為「親共」、「反共」、「中立」或「無關」四類。

對這些搜索結果的分析表明,TikTok的演算法顯示的「親共」、「中立」或「無關」內容的比例,遠遠高於Instagram和YouTube。而「反共」內容則遠遠少於其他兩個平台。

例如,在「西藏」的搜索結果中,TikTok顯示的「親共」影片占比為30.1%,遠高於YouTube的13.7%與Instagram的4.7%。相比之下,TikTok顯示的「反共」影片僅占5%,遠低於YouTube的12%與Instagram的31.7%。

分析表明,TikTok正在壓制反共內容,以弱化批評中共當局言論的影響力。與YouTube和Instagram相比,TikTok包含的反共內容比例最低。同時,61%~93%的TikTok的搜索結果是親共或無關內容。這表明,TikTok系統性的放大了親共及分散注意力的無關內容,試圖淹沒平台上僅有的低比例反共內容。

研究還發現,TikTok透過操縱演算法進行「標籤(關鍵詞)劫持」,即在無關的影片上附加中共政府認為高度敏感或具有挑釁性的話題流行標籤,試圖以假亂真、混淆視聽,淹沒真實的內容。

在TikTok演算法推薦的「維吾爾族」搜索結果中,被標記為「無關」的影片占比高達60.3%,而Instagram和YouTube的占比則小於4%。這表明TikTok採取了「標籤(關鍵詞)劫持」策略,來弱化反共言論的影響。

雖然上述數據分析揭示了TikTok演算法的親共傾向,但對「詮釋資料」(Metadata,又名元數據或後設資料,如用戶按讚和瀏覽數)的分析發現,四個中共政治「敏感詞」中,除「西藏」外,反共內容獲得的用戶參與度顯著高於親共內容。

親共媒體主導新疆話題

在有關「新疆」的搜索中,YouTube和Instagram上親共內容的占比飆高,分別為52.6%和49.3%,比TikTok(24%)高出兩倍多。研究人員將這個異常現象歸因於親共媒體的資產--包括邊疆網紅和官方媒體帳戶的結合,這些媒體自下而上,主導了這些關鍵詞的社會討論,從而顛覆了搜索結果。

在YouTube上,搜索結果中最活躍的前五個帳號中有四個是中共官方或半官方媒體(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南華早報》、「魔都眼ShanghaiEye」和央視國際影片通訊社CCTV+),其累計的粉絲數量達到800萬。

這些帳號在「新疆」搜索結果中的主導地位顯而易見。在YouTube的搜索結果裡,這四個親共帳戶產生了21.7%的「新疆」搜索內容,及近40%的親共內容。

「毒害年輕用戶的心靈」

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高級研究員、網路傳染研究所董事兼科學長芬克爾斯坦(Joel Finkelstein)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報告中說:「TikTok的不尋常之處在於,有關中共侵犯人權的準確訊息,在該平台上被系統性的排擠了。與研究同時進行的調查中發現,重度用戶(每天使用TikTok超過三小時)對中共人權紀錄的正面評價明顯高於非用戶。」

調查發現,與非TikTok用戶相比,其重度用戶對中共人權紀錄的正面評價增加了49%。相比之下,YouTube和Instagram的使用與用戶對中共人權紀錄的看法沒有明顯關係。

與YouTube和Instagram不同,TikTok的使用明顯影響了用戶將「天安門」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正面看法」。TikTok重度用戶對「天安門廣場是著名旅遊勝地」的認同度比非用戶高出41%。

芬克爾斯坦寫道:「這種操縱不僅涉及內容的可用性,還延伸到心理操縱,尤其影響到Z世代用戶。」

報告稱,「這些陰險的策略影響深遠⋯有效的塑造了其目標群體,即年輕用戶的思想。這些用戶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這些帶有偏見的敘述,導致他們對全球重大問題的理解發生扭曲。」

操縱演算法的「有力旁證」

這份報告證實:「TikTok的演算法積極壓制批評中共的內容,同時加強親共宣傳、推廣分散注意力的無關內容。」

報告稱,雖然目前的發現無法證明這是中共國家的操縱行為,但為TikTok祕密操縱內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有力旁證」。

去年12月,網路傳染研究所首次發布初步研究報告,分析帶有特定標籤(政治敏感詞)的影片數量,發現TikTok會根據內容是否符合中共當局的利益對影片進行放大或壓制。

第一份報告發表後,TikTok關閉了其標籤計算功能,此舉阻礙了研究人員再次複製此項研究。

為了繼續這項研究,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透過建立有機帳戶蒐集「用戶旅程」(user journey)數據,模擬美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體驗。

報告說,第一次報告只揭示了TikTok操縱內容的可能性,並沒有探討具體的審核演算法或操作;新的報告彌補了這些不足。

TikTok發言人反駁了此報告的調查結果,稱建立新帳戶和搜索這些關鍵詞並不能反映真實用戶的使用體驗。

今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法案,迫使字節跳動在2025年1月19日前出售TikTok的美國資產,否則必須在美國下架。

隨後,TikTok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推翻該法律,認為國會沒有證據證實有關該平台威脅國家安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