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黃水水以孝道傳承工藝 為公益重拾畫筆

黃水水:「2000年,我開始創作年畫、春聯等東西,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在學習。」(廖儷芬/攝影)
黃水水:「2000年,我開始創作年畫、春聯等東西,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在學習。」(廖儷芬/攝影)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雲林北港工藝家黃水水,一位低調卻充滿熱情的藝術家,以孝道為靈感,將古老的文化傳統注入他的書畫創作中。他的人生故事,就如同他筆下的作品一樣,充滿了對文化的敬重與對生活的智慧。在這次專訪中,黃水水不僅與我們分享了他的藝術歷程,還談及他對生活、名利、以及社會責任的獨特見解。

一筆一畫都藏著黃水水內心的聲音,孝道是他推廣的重心。一筆一畫都藏著黃水水內心的聲音,孝道是他推廣的重心。(廖儷芬/攝影)

從小開始的書法練習 自學成才的藝術之路

黃水水笑著回憶道:「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我爸爸就教我寫字。當時用的是柳公權的書法範本,每天都要寫八個字呢!範本上本來只有六個字,但我寫了一年後就不再寫了,也不讓別人看到。」

「其實,在學校的時候,有人叫我去參加書法或美術比賽,但我都拒絕了。我喜歡自己看別人怎麼畫、怎麼寫,這樣學起來反而更有趣。說真的,我完全是自學的,沒有跟過什麼專業老師,反而這種隨性學習的方法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黃水水的書法和刻印作品。黃水水的書法和刻印作品。(黃水水提供)

文化推廣的責任感 孝道作為創作靈感

黃水水說:「2000年那時候,北港有很多人來參訪,甚至文建會也會帶人來我這裡看看。慢慢地,我這裡就成了像現在的台灣工藝之家工作室一樣,讓人們能來參觀,了解北港的文化。」

黃水水笑著說:「我這個人其實挺愛玩的,有時候就是愛玩!但到了70歲以後,我開始學著轉變生活方式,想著要怎麼做一些對的事情、正確的事情就好。」

觀其文,細細品味黃水水的創作心境。觀其文,細細品味黃水水的創作心境。(廖儷芬/攝影)

「像是供奉媽祖的笨港長天宮,今年開始重新粉刷,遊客如果捐錢,我就會送他們一幅漂亮的捲軸。這樣一來,他們回去之後,就能把這幅捲軸掛起來,作為紀念,非常有意思!」

黃水水說:「長天宮供奉的是媽祖,媽祖象徵孝女的形象。關於孝道,我們一般說的是24孝,但其實還有48孝,甚至72孝。我這裡收藏了一些早期的範本,其中至少有72孝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用來作畫的靈感。」

讀文賞畫,讓人心懷感恩之情。讀文賞畫,讓人心懷感恩之情。(廖儷芬/攝影)

意外發現的北港古物 不占為己有

他回憶說:「那時候,我在北港幫人家拆老宅,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古物。其中有一本古文書,裡面的文物從乾隆到光緒都有,非常珍貴。」

「當時有人出價六百萬想買這本古文書,但我沒賣,反而決定捐給國史館。他們印了一本送給我,後來還把它做成電子書永久保存。其實,當時我們也想用這筆錢在北港建立一個笨港文化會館,但最後和基金會的伙伴們商量後,決定還是直接捐給國家。」

這是黃水水拆老屋時,發現的古文物,捐給國史館。這是黃水水拆老屋時,發現的古文物,捐給國史館。(廖儷芬/攝影)

六百萬就這樣沒了,很多人問黃水水怎麼捨得捐出來。他回答:「我這個人就是不喜歡藏私,覺得這些古文書應該讓大家看到,成為歷史的見證,而不是私藏的寶物。」

光緒時期留下來的契約。光緒時期留下來的契約。(廖儷芬/攝影)

黃水水說:「我的座名銘是『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立,功今而名不居。』。就像我的好友楊國男一樣,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但並不需要讓別人知道。我相信,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走正確的道路,而不是追求個人的名利。」

黃水水與楊國男二位藝術家的為人準則。黃水水與楊國男二位藝術家的為人準則。(黃水水提供)

合和會的誕生

黃水水當初成立笨港合和民俗發展協會時,取名是用的『和平』的『和』,加上合作的『合』,象徵合作無間產生祥和之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它命名為『合和』。」

黃水水回憶道:「像這本出土文物的書,大概是從1992年開始的。當時北港第一中央市場在開挖,結果我們發現了很多清朝時期的東西。我們當時也跟洪理文教授一起,把這些出土文物都保存下來,我還把它出書,以作紀念和見證。」

黃水水撿到北港出土的古文物。黃水水撿到北港出土的古文物。(廖儷芬/攝影)

現在的北港工藝坊的牆壁,那些磚就是黃水水他們當時在北港挖土時發現的清朝紅磚,就用這些出土的老紅磚來修復北港工藝坊的甕牆。正因為有了這個甕牆的整修,後來才有了工藝坊的誕生。」

黃水水把搶救來的古文物,捐給北港合和會。黃水水把搶救來的古文物,捐給北港合和會。(廖儷芬/攝影)

書畫創作的靈感來源

現在的書畫創作,其實黃水水有不少範本可以參考。他說:「當初我在收集這些材料的時候,北港的陳向陽校長,也就是我們北港第一屆的鎮長,他曾經編寫過24孝、48孝、72孝的故事。我收集了很多當時的原稿,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我把它們應用在笨港長天宮的創作中,這讓我覺得責任重大,有時候甚至感到沉重,但這也是一種使命。」

黃水水早年的作品,他會很慎重的集結成冊。黃水水早年的作品,他會很慎重的集結成冊。(廖儷芬/攝影)

黃水水坦言:「其實,我以前也是北港高中美術班的學生,我的美術成績可是有95分呢!但說實話,我對藝術界並不看好,我比較熱衷於古文物的保存。」

黃水水表示他沒有拜過師父學雕刻,他說:「我只是在學校時,常常刻粉筆什麼的。那時我哥哥在做雕刻社,我算是耳濡目染,看著看著就學會了。高二中輟後後,第一年我一個月就賺了一萬六千多塊。那時我才17歲,高中二年級,差不多是五十幾年前的事了。」

黃水水把書法寫在撿拾來的古文物上,成為裝置藝術。黃水水把書法寫在撿拾來的古文物上,成為裝置藝術。(廖儷芬提供)

一段高中時期的插曲 開創北港形象商圈

「那時候,我還記得老師他是教生物的,要我幫忙解剖啊、畫細胞圖什麼的,我們本來關係很好。可有次他被學生撞了,結果怪罪到我頭上,說我是壞學生,甚至叫我流氓。我氣不過,就跟老師說,『老師,對不起,但你不能侮辱我的父母。』後來我哭著不上課,過了兩個月,有同學說叫我去道歉,但我覺得我沒做錯什麼。最後學校給我記了一支小過,但因為我在壁報比賽得了第一名,功過相抵。可是,我的操行分數只剩69分,不及格,我就離開學校不讀了,跑去跟哥哥一起做雕刻。」黃水水回憶起高二那段讓他非常難過的插曲。

黃水水除了藝術類外,搶救古文物才是他的最愛。黃水水就讀北港高中,因故高二就中輟了。(黃水水提供)

他說:「我哥哥是雕刻家黃耀庭,不讀書之後,我跟著他一起做雕刻,第一個月就賺了一萬六千多。後來因為大陸的雕刻便宜進口,我就不做了。轉而投入北港形象商圈,2000年我當上了第一屆的總幹事,還創立了合和會和北港形象商圈。」

黃水水創辦北港合和會和北港形象商圈。黃水水創辦北港合和會和北港形象商圈。(黃水水提供)

台中東海大學教授楊永俊來北港,收集了一些版畫資料,還鼓勵黃水水推廣版畫,因為北港的老屋有很多漂亮而古老的版畫。黃水水:「2000年,我開始創作年畫、春聯等東西,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在學習。後來,楊宗訓、蔡吉宗、蔡榮熙老師都說我的作品不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北港的大師們,包括吳仁懋老師,也常指導我怎麼寫字、畫畫。」

右二黃水水老師與北港藝術家們合影。右二黃水水老師與北港藝術家們合影。(黃水水提供)

學會低調 默默做對的事

黃水水說:「這次長天宮傳統彩繪需要重新修繕,需要經費。我就想,有人捐錢給長天宮,那我就畫些作品當回禮,不收費。現在已經籌到兩百多萬了,才開始動筆畫的,不然我已經停筆多年了。」

目前黃水水每天都會到新港鄉板頭村,用藝術與遊客交流。目前黃水水每天都會到新港鄉板頭村,在這裏寫書畫。(廖儷芬/攝影)

「70歲以後,我的生活重心變了。我現在要做生態池、文化交流園區。我覺得我們的文字很美,我們要懂得珍愛,不要自己吹噓說我多厲害,而是要讓別人的美傳承下去,讓後代的人可以去欣賞、去分享。」

黃水水強調:「我跟我好朋友也是我最尊敬的楊國男老師學到的,就是不要在社會上爭名奪利。我們要默默地做對的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默默做對的事」是黃水水的行事原則。「默默做對的事」是黃水水的行事原則。(廖儷芬/攝影)

黃水水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和心靈的滋養。在他看來,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名利的追逐,而是默默地做對的事,讓美好得以延續。他的創作和生活哲學,無不反映出一位藝術家對傳統的尊重與對未來的期許。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黃水水的堅持和低調,無疑是對藝術與人生最真誠的詮釋。

黃水水老師在新年時,贈好友春聯。黃水水老師在新年時,贈好友春聯。(黃水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