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墾丁打造陸蟹廊道 獲生物多樣性金級獎

抱卵陸蟹。(記者莊璦筠/攝影)
抱卵陸蟹。(記者莊璦筠/攝影)

【記者莊璦筠/屏東報導】近年陸蟹降海釋幼遭路殺受社會重視,去年公路局「架高」道路,打造供陸蟹穿越的廊道成功減少八成路殺,今年加鋪咕咾石與漂流木營造陸蟹微棲地,達到「還路於蟹」目標,並榮獲「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金級獎肯定。

位於墾丁的台26線香蕉灣路段,曾紀錄陸蟹種類高達62種,包含短掌陸寄居蟹、奧氏後相手蟹、紫地蟹等,全台95%陸蟹集中在此,為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在世界同棲地也名列前茅。不過,近30年來因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加上人為捕捉,陸蟹族群數量僅剩不到5%。 

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分局長陳貴芳表示,母蟹在繁殖期,會從湧泉帶橫越抱卵橫越馬路直奔海岸邊釋幼,途中容易遭車輛路殺,據調查,每500公尺記錄路殺陸蟹數量均大於100隻。

為減少陸蟹被輾斃,陳貴芳說,公路局從2017年起在既有的排水涵洞,放置麻繩和木條,作為協助陸蟹過馬路的陸蟹廊道,去年則把道路「架高」設置共36道連續性地下廊道,讓陸蟹從下方通過,今年再以咕咾石與漂流木鋪設,並將湧泉水引進,營造陸蟹微棲地,將受道路切割的網絡縫合,達到「還路於蟹」的目標。 

陳貴芳說,透過監測發現,相較於陸蟹廊道完成前,路殺機率已降低達81%,該工程並在今年7月榮獲「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金級獎(非營利事業組)肯定,後續將評估提供蟹類以及其他動物棲地連結。

陸蟹生態研究學者李政璋補充,經過觀察,目前設置的廊道並非所有陸蟹都會使用,還是有部分陸蟹會從馬路上通過,當初在建置隧道時,就已經考慮到讓風、雨、星光或月光等環境訊號能引導陸蟹通過,洞口盡可能做到最大,目前確實有些成果,不過都還需要持續累積資料,繼續努力。

此外,每年在陸蟹繁殖期高峰期,台26線香蕉灣路段會實施交管措施,今年執行期間為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9月17日至19日晚間6時至8時,管制時段內將四車道縮減為二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同時配合志工在熱點區域以人力撈蟹進行調查記錄後直接帶到海邊產卵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