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開發自修復半導體材料 臺科大邱昱誠獲獎

臺科大化學工程系副教授邱昱誠。(臺科大提供)
臺科大化學工程系副教授邱昱誠。(臺科大提供)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結合半導體技術與傳統橡膠,台科大化工系副教授邱昱誠開發出首個具彈性自修復功能的軟性半導體材料與元件驗證,未來可用於生醫感測技術的電子皮膚研發,監測身體發炎指數,並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邱昱誠表示,電子皮膚是未來生醫感測領域中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具拉伸和自我修復能力的半導體材料可能成為關鍵技術之一,不僅能提升生醫感測器的使用壽命,也能降低維修成本。

邱昱誠組成研究團隊,將傳統橡膠與半導體技術結合,建立奈米自修復平台技術,開發出首個具有彈性自修復功能的軟性半導體材料與元件驗證,未來可用於生醫感測技術的電子皮膚研發,協助監測身體發炎指數、離子變化等,他也獲得今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肯定。

邱昱誠表示,目前電子皮膚相關研究還在發展中,未來可將電子皮膚貼合在腦部或身體特定部位,用於監測該部位的發炎指數、化學離子變化等,例如腦部鋅離子濃度增加,可能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另外,邱昱誠也將高分子研究專長延伸到產學合作,與工研院及紙漿大廠合作,開發不含氟的防水防油抗菌、甚至可以抗病毒的塗層技術。這種塗層不僅能應用在食品包材、織物或家具的表面,未來更有可能用於取代塑膠薄膜,使日常用品如漢堡包裝紙、外帶餐盒更環保,為環境提供更友善的選擇。

邱昱誠目前同時兼任台科大半導體高階經營暨研發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執行長,他表示,學術研究可以訓練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讀國外文獻也能提升英語能力,因此他鼓勵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保持積極心態,並強調失敗是學術研究中的一部分,「失敗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希望學生能從挫折中學習,找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