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日前在部落格「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分享,有些人會假裝單身在交友網站上尋找床伴,他們通常伴隨五大特徵:
1. 隱匿行蹤與個人資訊保護
2. 行為謹慎與隱祕操作
3. 保持關係的曖昧與模糊
4. 權衡外遇與伴侶的時間與行為
5. 尋求新鮮感與刺激
蔡百祥指出,這五大特徵背後的情感,從焦慮、壓抑到掙扎與矛盾,反映出外遇者內心深處的複雜心理。他們一方面無法停止追求外部的刺激與認同,另一方面卻無法擺脫內心的自我懷疑與罪惡感。
隱匿行蹤與個人資訊保護
為了避免被伴侶或熟人發現自己偷吃,他們主要透過隱藏行蹤、資訊及線上活動來保護自己不被暴露。
具體行為:
◆ 使用不常用的帳號
◆ 刪除聊天紀錄
◆ 關閉通知
◆ 多個交友帳號
◆ 不與對象加社交媒體或分享個人資訊
◆ 使用假照片、風景照或身體局部、背影
心情解析:害怕被揭穿的焦慮。這類行為背後往往有強烈的焦慮和不安,擔心自己的行為被發現後可能帶來的後果。
儘管假裝單身,他們深知自己正在做違背道德或伴侶信任的事,導致每一步都變得謹慎小心。他們同時也感到壓力重重,試圖保持一個「雙面」的生活,內心充滿對被揭穿的恐懼和焦慮。
行為謹慎與隱祕操作
假裝單身者會在日常生活和數位互動中保持高度警覺,避免暴露任何可疑行為,並在處理行為後快速隱藏痕跡。
具體行為:
◆ 經常切換交友平臺
◆ 頻繁檢查手機、電腦
◆ 行為變得謹慎
◆ 只進行線上互動
◆ 選擇異地或偏僻的見面地點
心情解析:內心的壓抑與自我保護。這類人通常面對強烈的內心壓力,因為他們一邊享受冒險的刺激,卻又需要壓抑自己的真正情感和衝動。
他們會保護自己的「祕密行動」,但這樣的過程也讓他們感到孤立和壓抑,因為他們無法公開表達這些需求,也不能與他人分享。這種自我壓抑讓他們陷入一種不安的循環,心裡時常充滿著自我懷疑和內疚。
保持關係的曖昧與模糊
這類特徵表現出一種避免深入情感連結,只維持表面或短暫激情的互動,故意模糊關係界限。
具體行為:
◆ 保持對話模糊
◆ 說話風格曖昧或挑逗
◆ 不透露太多個人細節
◆ 不尋求長期關係
心情解析:逃避深入情感的矛盾。他們內心對深入情感的承諾感到矛盾和害怕。一方面,他們可能不滿現有的感情關係,渴望新鮮感,但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真正陷入另一段穩定的感情。他們選擇保持關係模糊,既不願意完全放棄現有的關係,也不願意深入投入新的情感,這反映出一種情感逃避的心理。他們不想面對真正的情感衝突,故意讓關係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曖昧區域。
權衡外遇與伴侶的時間與行為
這類人會有意識的安排時間和行為,確保外遇不影響現有的關係,並合理安排伴侶的行蹤與互動。
具體行為:
◆ 避免在伴侶在場使用手機
◆ 安排工作或加班作為掩護
◆ 對伴侶行蹤特別敏感
心情解析:內心掙扎的自我矛盾。這類行為反映出強烈的內心矛盾。他們一方面試圖享受外遇的激情與新鮮感,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澈底破壞原有的關係。因此,他們會花很多心思權衡兩邊的時間與行為,試圖在背叛與維持平衡之間取得某種控制權。他們感到自責,但這種自責卻又被壓抑,因為他們不願意面對可能失去一切的現實。
尋求新鮮感與刺激
這些行為反映出對原有關係的不滿足,通過新情感對象找到滿足感和刺激,這種渴望讓人難以停止。
具體行為:
◆ 尋求異地對象
◆ 短暫的激情代替長期感情
◆ 偏好約會交友軟體
心情解析:對現有關係不滿與自我逃避。這種特徵背後反映出深層的不滿和內在空虛感。他們往往對現有關係感到無聊或缺乏激情,通過新鮮刺激來彌補內心的缺失。
但在追求刺激的同時,他們也明白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短暫的滿足只是掩蓋了內心的焦慮與空虛,真正的情感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他們會不斷尋找新的刺激,以逃避自我內心的真實需求和痛苦。
——「童伴心理治療所─蔡百祥臨床心理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