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新生兒聽損篩檢 去年檢出786名

圖為新生兒示意圖。(中央社)
圖為新生兒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新生兒聽力損失相對其他疾病隱形,家長難以透過日常觀察發現。國內已提供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約發現800名聽損新生兒。醫師提醒,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不代表未來不會有聽力問題,家長須留意孩子的聽力狀況。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全球每千名新生兒中有3至5名面臨先天性聽力損失,但僅有不到1/5的國家能實施如台灣的篩檢措施。台灣自2012年推動新生兒出生後72小時內的聽力篩檢,篩檢覆蓋率連續多年維持在九成以上。另據統計,2023年新生兒聽力篩檢共13萬4,082人,篩檢率達98.9%,並且發現786位聽力損失的兒童。

不過,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新生兒聽力篩檢通過,不代表未來不會有聽力問題,有部分孩子可能因為遲發性聽損或中耳炎、外傷、腦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

彭純芝提醒,家長仍須多留意孩子的聽力狀況,若至3、4歲甚至更晚才發現有聽力損失狀況,可能影響其溝通、認知、閱讀及社交,導致其發展較同年齡孩子落後。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建議,家長可以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及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反應及語言表現,例如寶寶3至6個月大時,是否會對環境中的聲音表現興趣;7至12個月大時,是否喜歡玩會發出聲音的玩具;1至2歲大時,是否可以說簡單的單字(如:爸爸、媽媽)。

林真夙提到,若發現3至4歲孩子有語言落後、講話不清楚或看電視時經常開很大聲、常聽不到家人叫喚等狀況,應提高警覺並及早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確認孩子是否有聽力問題,避免錯失學習語言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