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碳費分配爭議 環團:縣市應速擬預算書

我國碳費費率已於21日正式公告,環境部初估2026年將有新台幣60億元碳費收入。(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我國碳費費率已於21日正式公告,環境部初估2026年將有新台幣60億元碳費收入。(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環境部初估2026年將有60億元碳費收入,近日縣市政府紛紛呼籲碳費留地方。對此,環保團體23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中央與地方停止喊價,初期碳費使用應擬定「碳費預算書」並建立公民參與機制、地方政府完備淨零法制與上位計畫,再談碳費運用方式。

環境部21日正式公告碳費徵收費率,一般費率每公噸新台幣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50、100元,明年元旦正式生效;若以優惠費率100元估算,預估2026年碳費收入約60億元,台中市、新北市、高雄市皆喊話將碳費留地方,更提出碳費八成補助地方推動減碳。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等環保團體23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環保團體支持碳費應給予地方政府一定比例落實地方氣候政策,但分配8八成的要求不切實際。

環團表示,過往地方政府推動氣候政策的成效不一,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僅侷限於碳排大戶所在縣市,目前碳費制度才剛上路,企業減碳根本八字還沒一撇,若無通盤的氣候脆弱度分析、公正轉型的研究調查,恐怕難以盤點地方的真實需求。

環團提出3點建議,首先,碳費用途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不應任意補貼高碳排企業,應以氣候變遷調適、日常減碳作為和公正轉型為優先;第二,初期碳費使用,應先擬定「碳費預算書」完善行政程序、建立公民參與機制,第三,地方政府應以國家階段管制目標為基礎,先完備淨零轉型的上位計畫、自治法制等,再談碳費的使用。

環團指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如石化、鋼鐵、水泥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享優惠費率,甚至折扣優待。如今地方政府不分執政黨及在野黨,競相顛倒碳費用途的意義,希望「二次補貼」企業減碳,放任財團左手繳交低廉碳費,右手再從政府索取碳費,恐導致碳費淪為表面功夫。

碳費利益分贓說 彭啓明致歉

碳費分配成為地方首長爭取方向,環境部長彭啓明日前受訪時呼籲,勿將碳費當成利益分贓或政府財政手段,對此,國民黨立委楊瓊瓔23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時表達嚴正抗議。

彭啓明23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針對媒體提問是否為利益分贓的脈絡下,所做出的回答引發誤解,他表達歉意,並重申減碳需要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能達成,不過各縣市無論是從人口數、碳排放量或是受極端氣候衝擊影響來分配碳費,都相當不均,因此還是需要由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