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共推科技自立又嚴控 專家:難使科學突破

中共加強對科研機構的控制,專家指出,這對中國科學品質構成長期風險。示意圖,圖為上海同步輻射裝置。(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加強對科研機構的控制,專家指出,這對中國科學品質構成長期風險。示意圖,圖為上海同步輻射裝置。(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韓江/綜合報導】在受到歐美科技圍堵的情況下,中共推動「科技自立」,地緣政治競爭成為中共發展科技的根本驅動力。為此,中共加強了對科研機構的控制。然而,專家指出,這對中國科學產出的品質構成了長期風險。

近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期間表示,科技創新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科技創新必須依靠自身力量,要加速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而不是依賴外部力量。這反映出習近平對美歐國家對中共實行科技圍堵的焦慮。

北京當局2006年在〈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將「自主創新」列為首要政策重點,但是中共從未明確將美中競爭跟創新過程本身連結在一起。由於科技競爭如此重要,中共將黨的控制之手伸向了科技機構,2023年3月成立了中央科技委員會,在等級制度上高於科技部。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計畫前副主任和政策研究員安娜・阿勒斯撰文說,集中化的目的是促進彙集技術領袖和資源,以便快速、順利的推進核心技術和研究領域。阿勒斯說,共產黨試圖擴大其在國內科學機構中的影響力,這對中國科學產出的品質構成了長期風險。

阿勒斯說,大學員工被要求參加黨的意識形態培訓課程,其程度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從未見過的。阿勒斯還說,目前學校裡的黨委書記比以前更能夠影響中國科研機構的招聘、財務和戰略決策。分析認為,這將鼓勵科研人員熱衷於拉關係,而不是踏踏實實做研究。

華府智庫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STPI)研究人員韓雪英在研究論文中說,靠關係出人頭地仍然是中國科研環境的普遍特徵,這導致了一種稱為「靠山頭」的現象。此外,韓雪英說,中共的科技創新技術官僚機構建立了一套複雜的績效衡量體系,它將全球指標與以廣泛評估和排名為特徵的國家傳統相結合。

在過去二十年裡,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功幾乎完全是以國際公認的出版物、專利和獎項來衡量的。但據韓雪英對中國科研人員的採訪,中國目前的研究環境不利於創新或原創性研究,因為重視發表數量而不是研究品質。這種環境導致研究人員趨向從事能夠帶來短期、立竿見影的研究活動,而不是從事長期的、創新的和風險更大的研究,這難以帶來科學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受訪者寫道:「追求發表數量是一種短視行為;沒有人願意做長期研究。」四川大學的一位受訪者表示,「沒有足夠的自由來進行原創性、創新性研究」,而且「獎勵制度促進了短期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的一位受訪者指出,「研究項目沒有『大局觀』,沒有完全的獨立和自由進行研究。」

中山大學的一位受訪者認為:「人們進行研究是因為他們被迫進行研究,人們發表出版物是因為他們必須發表出版物。人們過度專注於即時成功。很少人真正有興趣做研究,他們只是因為被迫才這樣做。解決任何(真正的)研究問題或具有實際品質的真正研究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