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環保機關每年處理近26.4萬件環境衛生、噪音及異味汙染物等公害陳情,高達五成是重複陳情。環境部15日表示,環境部於台中、彰化試辦導入AI處理陳情,推行兩週,稽查速度加快60%,期盼逐步推廣到其他縣市。
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表示,全台每年公害陳情案件約有26.4萬件,中部縣市一再陳情案件數約占52%,平均一天須受理254件,導致有限的稽查人力疲於奔命,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被重複陳情。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副司長胡明輝說明,按照現行稽查方式,環保機關接到民眾陳情後,依行政區派員趕赴現場稽查,卻可能查無汙染事實,如異味因風向潰散而無法檢測、判斷是否合乎法規標準,需要更多時間稽查。
胡明輝說,全台有1萬多個微型感測器,導入AI即時分析空氣品質物聯網與氣候、風向等數據,限縮可疑汙染源,以往需要3天查找的作業可提升至1天內完成稽查,迅速掌握汙染狀況、採取措施。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長謝炳輝表示,中部縣市具有工業區與民生住家兩種特性,故擇定台中、彰化試辦兩週,稽查速度加快60%,將持續執行,若評估效果良好,將逐步推廣到其他縣市。雲林、宜蘭已經先導入AI技術處理公害陳情,陳情案件減少20%到50%。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中區環境管理中心主任葉廼群以雲林縣一處畜牧場為例,因有排放排泄物異味問題,2021年累積87件重複陳情,今年導入AI技術,結合感測器數據分析,確立汙染源來自該牧場,進而輔導業者改善設備以解決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