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外企撤離中國 僱傭人數創14年新低

2023年外企在中國的僱傭人數跌破1千萬人 年減15% 今年前三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年減30.4%

近年來外資撤離中國成趨勢,陸續有外國企業已經或考慮將生產線遷出中國。圖為東莞台商工廠的女作業員。(AFP)
近年來外資撤離中國成趨勢,陸續有外國企業已經或考慮將生產線遷出中國。圖為東莞台商工廠的女作業員。(AFP)

【記者楊旭/綜合報導】外國企業一度是中國民眾最趨之若鶩的就業選擇,但隨著跨國企業紛紛撤離中國,外企就業人數快速減少。據中共官方數據,2023年跌破1千萬人,年減15%,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千萬人。

外企帶動4千萬人的就業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中國統計年鑑》,2023年外企僱傭人數下降15%至988萬人,創下自1990年以來最大降幅,也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1千萬人。

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2021年8月表示,外資企業占市場主體2%,帶動約4千萬人的就業,占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1/10,貢獻了中國1/6的稅收,2/5的進出口。

據中共商務部數據,前三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FDI)為6,40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減30.4%。據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第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資負債減少81億美元,連續第二季呈現負值。

彭博社指出,若今年持續這種下降趨勢,將是至少自1990年以來首次年度FDI淨流出。

日企紛紛撤離中國

以往日本企業為中國人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如今持續撤離或減少投資。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援引2023年3月的中國本土法人登記數據,松下控股在中國的雇員人數就超過7.4萬人,日產、豐田、本田等幾大日本車廠在中國的雇員都達到4萬人左右。

在中國的前20大日企總共僱用近46萬名員工,零售和餐飲領域的幾大日資連鎖品牌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但越來越多日企撤離或縮減投資。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企4月至6月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設備投資(按美元計算)年減16%,占日企海外投資比率13.6%,連續兩個季度低於歐洲。

日產6月關閉了常州工廠,該工廠年產能13萬輛,相當於在中國整體產量的10%;本田7月關閉廣東工廠,還計畫暫停湖北工廠的生產;三菱汽車2023年10月決定退出中國的整車生產。最近兩年還有一批日企撤出中國,包括新日鐵、普利司通、佳能、理光、索尼、加藤等。

此外,台商企業也開始撤離中國。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9月發表「多元化而非脫鉤--台灣產業應對地緣戰略風險」的專家研究,指57.4%的台企正在或考慮撤離中國大陸。前三個主要理由是人工成本太高(33%)、供應鏈可能中斷(25.9%)、投資政策改變(25.2%)。

經濟增長放緩及地緣政治緊張

光鹽財經「外資企業大逃亡」的文章表示,中國不再是國際投資的應許之地,反而成了滑鐵盧苦海,早跑早托生。外企選擇部分或澈底撤離中國市場已經不再是零星現象,而是大趨勢和滾滾洪流,原因包含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中國GDP增速為10.6%,2023年降至約5.2%,同時中國的綜合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包括勞動力、土地和環保等成本增加。2021年中國製造業平均工資達97,379元,較2010年上漲兩倍多。

其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是關鍵因素之一。中美貿易戰及中歐關係不穩定,導致外企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更加複雜和不確定。美國等國家出於國安考慮,嚴格審查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也抑制了美資進入中國。

光鹽財經援引中共工商局和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到2020年約有1千家外資企業完全撤出中國市場。

記者梳理了最近三年及2024年撤離或縮減中國業務的跨國製造企業,如下表一、二。而2020年到2023年撤離或縮減中國業務的日本企業包括了三菱、索尼、佳能、東芝等;歐洲企業包括飛利浦、家樂福、TESCO等;美國企業包括惠普、蘋果、雅虎、亞馬遜等;韓國企業包括三星和樂天等。◇

最近三年撤離或縮減中國業務的部分跨國企業

2024年撤離或縮減中國業務的跨國製造業

思科

9月裁減大連廠300人,第二波裁員。

福斯汽車

9月計畫明年關閉與上汽合資的南京廠。

IBM

8月關閉中國研發部。

豐田汽車

9月日野停止在中國生產柴油發動機。

微軟

5月撤離中國區AI團隊。

本田汽車

8月底武漢合資廠停產,裁員2,500人。

亞馬遜‌

4月中國區雲端部門裁數百人。

柯尼卡美能達

8月宣布無錫廠將停產,裁1,300人。

趨勢科技

2023年12月研發中心撤離中國。

新日鐵

7月宣布退出寶鋼新日鐵汽車板公司。

德州儀器

2023年11月MCU團隊撤出中國。

日產汽車

6月宣布關停常州工廠。

輝達

2023年10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群創

4月被曝關閉南京工廠,遣散2,400人。

高通

2023年9月中國區大面積裁員。

戴爾

4月宣布廈門工廠裁員幅度達50%。

美光

2022年1月,解散上海研發中心。

普利司通

2月關閉瀋陽工廠,裁員逾1,200人。

記者伊俐/製表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