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瓊瑤4日被發現在房間內輕生死亡,她在生前盼望能為最後的大事做主,讓安樂死議題浮上檯面。醫師吳欣岱建議,不應將瓊瑤的死與安樂死議題做不當連結,更應該要注意的是,老年的心理健康狀態。
86歲作家瓊瑤近日在住家被發現輕生死亡,她在遺書中表示,自己已翩然離去,不願意成受盡病痛折磨的老人,最終決定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擺脫讓她痛苦的軀殼。過去瓊瑤曾多次倡議「尊嚴死」,也因此引發社會對於「尊嚴死」與「安樂死」的議論。
更應關注老年心理健康狀態
吳欣岱認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在台灣時常被忽略的議題,換季時期的氣溫變化,恐加重憂鬱症病情,針對瓊瑤近期自殺,據新聞報導,她的狀況與多數末期疾病患者需要的尊嚴死、協助安樂死有很大的差異。
吳欣岱提醒,在倡議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做連結以美化、變相正當化自殺的行為,畢竟自殺與安樂死是不一樣的。
吳欣岱也說,世界上可以合法進行安樂死的國家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包括專業醫師評估病人是否在生理、心理上遭受難以承受的痛苦,且沒有任何醫療方式可以改善的情況下,才可以合法執行。在執行層面也仍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討論與爭議,這在全世界都還是一個不斷在討論和研究的議題。
吳欣岱認為,對於安樂死議題還需要凝聚更多社會共識,無論是醫療體系或文化、教育層面,都還需要更多社會溝通與理解。
邱泰源坦言安樂死爭議較多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這部分應重新思考,台灣醫療能否對末期病人,給予最好的照顧。
邱泰源5日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若能給予安寧緩和醫療等專業照護,逾九成疼痛都能解除,民眾就能回歸正常生活,各國在談及安樂死議題時,一定會先檢討安寧緩和醫療政策,做得好的話,安樂死不是不存在,而是會改以個案事件來討論。
邱泰源說,對癌末病人來說,症狀很多,又以疼痛最嚴重,「常常因為疼痛,就不想活下去」;等於在自然死前,就先結束生命,基本上是爭議比較多,但是台灣擁有強且好的安寧緩和醫療,能夠追求一個有品質的自然生命,追求生死兩相安,國人應該善用。
對於提出安樂死的專家學者,邱泰源說,願意溝通、了解,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水準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應該好好善用台灣醫療實力,給予末期重病人,沒有疼痛、心靈上各方面對生命意義的肯定。
長者出現六警訊應注意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表示,台灣大於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仍是所有年齡層最高。長者輕生原因非常多,包括身體健康不再、社會角色變動、親人過世、行動自主下降等,都會加重負面影響。隨著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應積極關懷長者身心健康,留意潛在危險因子與徵兆,提供適切協助。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提供長者輕生警訊,第1項是情緒低落、焦慮、易怒;第2項是長輩對本來感興趣事物失去熱忱、活力下降;第3項是睡眠障礙、食慾改變;第4項為長輩談論死亡,想結束生命;第5項是贈送珍貴物品、交代後事;與先前低落情緒形成反差的平靜或開朗則是第6項警訊。
若察覺長輩出現輕生警訊,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建議,可以主動關懷長者,傾聽他們的困擾,鼓勵長者參與社交活動,維持人際互動,也可協助長者尋求專業協助,如心理諮商、精神科就醫等,強調注意長者身心狀況變化的重要性,以利及早發現並介入。◇
【珍惜生命,若需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