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虛擬資產登記制 26業者恐消失半數

虛擬資產專法草案預計今年12月底前出爐。加密貨幣示意圖。(Justin Tallis / AFP)
虛擬資產專法草案預計今年12月底前出爐。加密貨幣示意圖。(Justin Tallis / AFP)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詐騙集團利用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企圖躲避警方追緝,讓司法案件不斷竄升,金管會推出虛擬資產監理框架,自12月起上路登記制,獲得金管會許可才能營業。專家認為,除了登記制,明年專法將規範內控、客戶資產保護等,建置成本拉高的結果,預估已完成洗錢防制聲明的26家虛擬資產業者、恐半數無法通關。

綜合媒體報導,在政府積極打詐下,「虛擬資產專法」草案預計明年出爐,而虛擬資產登記制已於今年12月上路,業者必須向金管會申請、取得許可後才能從事服務。

台大法律系教授楊岳平指出,登記制不但要求洗錢防制,也規範內控、客戶資產保護等,監理框架和強度幾乎比照傳統金融業,業者成本將明顯攀升,若專法約束力進一步強化,現有26家虛擬資產平台(VASP)業者,可能無法全數過關。

近期金管會金檢虛擬貨幣交易所,由於客戶審查疏失等因素,開罰幣託(BitoPro)、MaiCoin各150萬元,形同「各打五十大板」,宣示政策不可能放鬆監管力道、將逐步收緊,未來虛擬資產行業將自然形成窄門。

虛擬通貨公會理事長、幣託執行長鄭光泰表示,法遵成本是必要投資,也必須遵守,公會將持續輔導業者與各機關強化聯防,但登記制到專法的過渡期僅1年時間,虛擬資產行業將難站穩腳步。

針對金管會要求,可能讓虛擬資產業者的建置及營運成本拉高到銀行水準,但營運業務受限,有獲利不相匹配問題。對此,鄭光泰認為,法規要求更多將推升資安風控成本,建議登記制到專法的緩衝期應該要1至3年,專法也應考量公司在市場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