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疾病「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患者免疫系統反覆攻擊視神經、脊髓,嚴重恐致失明甚至癱瘓,依現行健保給付範圍,「一年內復發兩次且達到相當失能程度」才能用藥,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盼健保放寬給付範圍,以免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視神經與脊髓,病友多為30至50歲女性,由於疾病反覆發作,患者最終可能面臨失明或癱瘓風險。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為主,但副作用大且無法阻止復發。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表示,NMOSD的治療極具挑戰,現行健保給付條件要求患者「一年內復發兩次且達到相當失能程度」才能用藥,往往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蔡佳霖主治醫師分享臨床觀察,多數病友因不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又無法負擔高額自費治療,導致治療選擇受限,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病情加重。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蕭丞宗表示,放寬用藥給付條件不僅能減少患者失能,且能降低家庭經濟負擔及醫療資源消耗,對整體社會有正面效益。
衛福部健保署參議戴雪詠回應表示,近5年罕病藥費平均成長率達10%,去年收載新罕藥共10件,創下歷年來新高,今年公告生效8項藥品,包括新藥6項、2項擴增給付規定,預估執行率超過100%;給付至今有92病人受惠,每人年藥費約250萬元,挹注藥費約2.2億元。
戴雪詠說,依照健保現行規定,廠商或學會有新臨床事證,可隨時檢具資料向健保署建議擴增給付範圍,健保署將依科學實證,送專家會議及健保共同擬定會議討論。
健保給付決策 民團籲增病友參與機制
台灣病友聯盟與立委王正旭、陳昭姿、陳菁徽,於12月11日舉行記者會呼籲,健保給付決策應優化病友參與機制,並提出三點建議,一、決定健保是否給付該藥品或特材的藥物給付及支付標準共擬會,病團轉正式代表;二、監理及審議健保事務,如總額預算及相關政策的全民健康保險會,常設席次應包括病友代表並增加席次;三、病友參與健保給付決策的階段應提前到專家諮詢會議。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隨著健保署於今年設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專責辦公室),讓病友有意義且積極地參與給付決策,是政策同步改善的良好時機。
王正旭表示,明白病人使用新藥的真實經驗十分重要,對於藥物的效益、副作用,病人都親身體驗,所以病友的經驗、聲音更應該要被充分收納與聆聽。
陳昭姿表示,若健保要採取價值取向的給付,那沒有病人參與的醫療科技評估並不完整。陳菁徽強調,對於政策是否符合病人使用需要真實的意見,台灣未來要建立病友效益評估制度,專業人力的需求是否足夠協助新藥審查也是重要課題。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現有的健保會39席代表中,病友代表僅為11席被保險人代表中的一席,還須依靠抽籤才能參與,建議健保會應增加病團席次,且未來將台灣病友聯盟納為健保會的常設代表,且政府應定期為病友團體提供教育與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