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思覺失調症引發的社會傷害事件頻傳。健保署自2022年起每年編列約27億元預算,讓醫師幫助患者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因副作用小,用藥簡單且規律,使用率逐年提升,未來將進一步連結社區與警政衛政系統,發覺疑似患者早日接受治療,減少社會傷害。
思覺失調症好發於20-30歲,病友可能因腦部功能失調,出現妄想、幻覺幻聽、整理思緒困難、辨識動作或解讀面部表情困難等症狀。多數初次發病前都有一段數周至數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前驅期,這期間症狀時隱時現,難以判斷發作警訊。20多歲阿中擁有碩士學位,兩年前確診思覺失調症,與許多病患狀況相同,會因排斥吃藥造成病情復發住院;出院後使用每月一針的長效針劑,半年後身心恢復良好,決定北上工作,改施打3個月一針的長效針劑,目前工作與病況皆穩定,回歸生活軌道。
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相較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治療病友降低住院、半年內急性再住院、治療後2年死亡等4大風險。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常務監事鄭塏達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了」,若未及早介入或治療中斷,大腦將因失衡而反覆發作。復發會造成腦部損傷,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與生活功能,導致認知、社會及職業功能等的缺損。
根據統計,2023年長效針劑專款使用率達82.8%,相較前一年提升35.7%,顯示臨床需求。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歐陽文貞指出,第一代用藥因副作用較多,如僵硬、流口水、巴金氏症等,長效針劑能平衡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降低如被害妄想等症狀,患者只要施打3~4次針劑即可。學會希望未來深入基層社區治療,幫助發覺更多社區疑似患者,減少社會安全疑慮或觸法事件。
草屯療養院一名40多歲女性「小南」,因經常和治療師玩「服藥拖延遊戲」,以致訓練遇到瓶頸。在接受長效針劑後,治療師有更多時間輔導;1年後小南順利考到烘焙證照,回歸社會。林俊媛主任強調,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需兼顧生理、心理、環境層面,病友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仍需要與照護團隊、社工、家屬,運用共享式決定模式,持續給予信任與合作,才能預防復發。
草屯療養院張介信醫師表示,草屯療養院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中心,設有全台灣唯一諮詢專線049-2551010, 幫助民眾與警消人員及時評估疑似個案,且串連警消、衛政與醫療機構,給予緊急護送就醫評估,及早發現與治療,幫助病友穩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