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中國金融業搶國債 經濟進死循環

分析:中共叫囂的經濟奇蹟都破產了 當局密集推出政策 但大家沒信心 都往外跑 資金就湧到國債市場

中共國銀近來大舉搶購中國國債,導致其殖利率大跌,中共央行(圖)不得不出面約談警告。(Greg Baker/AFP)
中共國銀近來大舉搶購中國國債,導致其殖利率大跌,中共央行(圖)不得不出面約談警告。(Greg Baker/AFP)

【記者寧海鐘、駱亞/綜合報導】中國經濟疲弱,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近來大舉搶購中國國債,導致其殖利率大跌。中共央行不得不出面約談警告,但事後殖利率繼續走低。專家認為,中共自己的金融機構也對其沒信心,搶購國債以避險,等於中國經濟進入死循環。

中國國債殖利率創新低

今年中國國債殖利率(殖利率與債券價格呈反向關係)持續下跌,自11月底下跌加速,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至12月20日,5年期國債殖利率下跌5.9個基點至1.361%;10年期國債殖利率下跌0.4個基點,至1.69%,創今年新低。而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殖利率,今年已下跌超過80個基點。

中共央行約談金融機構

債券殖利率,是指投資於債權每年能獲得的股息或利息收入,與投資總金額之間的比率。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國債殖利率下跌,與中國許多機構大肆搶購低風險的本國國債有關。截至12月下旬數據顯示,儘管中共領導層在11日和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承諾將提供更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但市場並不買帳。

12月18日,在5年期國債殖利率和10年期國債殖利率均下跌至新低之際,中共央行約談本輪債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試圖阻止國債殖利率持續下跌。被約談機構包括銀行、券商、保險資管、理財子公司、基金、信託等。中共央行要求它們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並稱未來會保持常態化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市場當時認為,央行形同警告金融機構,對買進國債「該收手了」,但目前看來並沒有阻止國債殖利率走低。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20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金融機構大規模購買國債,尤其是超長期國債,主要原因在於對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市場信心不足,導致其對於企業貸款和其他高風險投資興趣降低,而且迴避貸款的風險。

他分析說,國債低風險,是相對安全的投資管道。當整體經濟下滑,未來情況不確定時,金融機構更會增加這種低風險資產配置,甚至大量搶購。這樣可能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進一步困難,又螺旋式地加重經濟下行壓力。「整個經濟就陷入螺旋式的死循環:金融機構不敢放貸,就買國債;但不敢放貸後,實體經濟更差;實體經濟差,金融機構又更加不敢放貸,又繼續買國債,它是惡性循環。」

當局調控反成買入機會

彭博社分析,上半年中共監管層先後通過調研、撰文喊話、查處激進交易機構等方式,來阻止長期國債殖利率過快下跌,但在中國經濟和信貸持續低迷下,資產荒推動資金不斷進入債市,監管的每次調控都成了金融機構買入的機會。

路透社表示,儘管央行多次警告債市泡沫風險,但由於存款利率下調和中共承諾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債券市場依然火爆。

外媒:中共面臨政策信譽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令中共監管機構及網路水軍最惱火的莫過於「唱衰中國經濟」,但近來中國債市走勢卻在疾呼「蕭條」。報導並援引中國投行人士稱,「現在需求這麼低迷,有什麼好投資的?」報導說,中共將支持經濟的希望,寄託在國有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上。但這些機構寧願把錢放在債市避險,也不願為商業計劃融資。中共一直強調要救助經濟,但效果上卻沒有兌現承諾。中共權力中心正面臨「政策信譽危機」。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也認為,中共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警告不會有效果,因為本身經濟蕭條,資金沒有出路,這些機構才去搶購國債。他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花很多的錢搞地方債,特別是專項債,現在是中共搞寬鬆貨幣,大量的錢湧進來,找不到好項目,出現資產荒。大家就買國債,國債屬於安全資產。「國債殖利率下降,反映了整個中國經濟蕭條和衰敗,資金已沒有出路了。」

王赫說,中共推行國家引導市場,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過去中共叫囂的經濟奇蹟,最近這幾年都破產了。當局密集出了很多經濟政策,但大家都認為中共到窮途末路,對中共沒有信心,都在往外跑、在保命,資金就湧到國債市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