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炳盛表示,相較於早期較直覺的補強方式,例如使用類似水泥的材料,從外部塗封,雖然保護了砂岩,但也因此破壞了美感;或使用的補強材料只能強化表面,經風吹雨打後就會剝落,不僅外觀難看也造成內部更大損傷。
「更自然」方式補強岩石
余炳盛研究團隊自2015年便開展研究,試圖以自然的方式進行補強。余炳盛進一步說明,埋在地下的沙子,會因為地下水中的礦物質而慢慢結晶,形成砂岩,「仿自然成因砂岩強化技術」就是模仿自然界的原理,將含有礦物質的藥劑滲入石頭,讓其在石頭中結晶,結晶後的礦物質為方形石、氧化鐵等礦物,與自然界的砂岩成分相同,以此達到補強岩石的效果。
此外,為了讓補強後的砂岩外觀顏色與自然形成的一致,研究團隊模仿砂岩的顏色離子,在藥劑中加入了一些自然界常見的金屬離子。余炳盛說:「所以藥劑進去後,顏色就會幾乎跟砂岩一模一樣。」藉此維持自然景觀的原貌。
降低至1/10風化速率
為監測補強後的實際效果,及蕈狀岩風化侵蝕速率,土木工程系張哲豪教授團隊運用3D雷射掃描儀器,建立岩石資料庫,歷經近一年觀測後,運算分析發現,未進行補強施作的砂岩,風化速度是經補強施作後砂岩的10倍,證實補強後可有效降低風化速率至1/10。成果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野柳地質公園肯定,施作範圍也因此從2023年的1座擴大至2024年的3座。
至於未來會不會進行到女王頭?余炳盛則說,由於過去有太多補強失敗的經驗,導致野柳地質公園、風景區管理處,甚至民眾的態度,對補強施作都非常謹慎,所以目前仍需要再多一些觀察時間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