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始,全球經貿與金融市場或迎來變局,面臨美國總統川普新政與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等多項挑戰。《大紀元時報》篩選2024年十大財經新聞,供讀者鑑往知來,因應可能的變局。
1. 台股漲幅亞洲之冠 ETF熱潮生亂象
2024年是台股「多頭年」,台股在31日封關,2024年漲幅達28.47%,居亞股之冠,而台股也刷新自身許多紀錄。
台灣加權指數7月11日達24416.67點,創下歷史高點。但台股走勢並非一帆風順,高低震盪相當劇烈,振幅高達40%、落差超過7200點。歷史前十大漲點,有六次出現在2024年,但歷史前五大跌點也於同年出現,波動相當大。
個股部分,權值王台積電10月中旬法說會後,盤中曾創下1,100元歷史最高價。另高股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一度掀起熱潮,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吸引大量資金搶買,不少民眾解定存、賣房子也要買,募集時就達新台幣1,752億元規模,但發行後卻跌破10元發行價,至今還未突破10元,令投資人大失所望。
永豐中國科技50大(00887)也引發亂象,中國股市一度因為經濟刺激反彈,台灣投資人搶買00887,該ETF溢價一度逾220%,短短8個交易日就暴漲3.2倍。但中國股市隨後急轉直下,讓00887出現重大違約交割,一度被列為「處置股」,禁止投資人當沖交易。
2. 金融鬆綁 台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亞洲金融中心板塊近期出現大挪移,日本已著手開放政策搶占市場,金管會也擘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願景。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希望「2年有感、4年有變、6年有成」,陸續端出政策牛肉,讓台灣的充沛資金有處可去。
因國內債市胃納不足及長年低利率,壽險業有近新台幣23兆元資金投放海外。金管會研議,比照《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重大公共建設定義,放寬保險業可投資公共建設,讓保險資金能適度加大國內投資力道。
金管會也推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擬協調集保公司協助民眾進行專戶建立與管理,在一定額度內,由參與計畫的資產管理業者讓利,設計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方案,吸引國人開立TISA,預計明年上路。
金管會也預告修法,全面開放銀行辦理高資產業務,首先,放寬銀行發行結構型金融債券銷售對象,第二,讓原本財力1億元以上的高資產族群才能購買的金融商品,投資門檻降至3千萬元,有望過年前生效。
另外,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在高雄金融專區成立全台第一個試驗據點,預定明年中旬營運,將分四階段,一、鎖定銀行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二、投信投顧業和外國資產管理中心;三、碳交易所;四、虛擬資產。
3. 教訓投機客 央行祭史上最重打炒房
央行鑑於國內炒房風氣興盛,房價持續飆漲,兩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措施,第二季理監事會宣布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調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六成,同時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
但國內房市並未降溫,還出現銀行不動產放款占全體存款比重,逼近《銀行法》第72條之2的30%上限,傳出銀行祭「限貸」措施,調高房貸利率或延後房貸撥款等,有民眾反映,被告知撥款得等上數月。
由於銀行房貸資金吃緊及房市熱度仍高,央行第三季祭出被稱為「史上最重打炒房」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部分條件購屋人寬限期、貸款成數及公司法人購屋貸款成數,還有餘屋貸款等四大方向進行調整。
央行總裁楊金龍當時說,銀行信用資源向不動產部門傾斜情況比2009年更嚴峻。他更直言「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央行12月未祭出第八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說,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央行會用專案金檢方式,檢視各銀行有無疏失。市場預期,國內房市緊縮將延續至2025年。
4. 川普新政 重整全球經貿結構
川普新政預期對台灣帶來更多產業調整。川普在競選期間曾稱,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要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預期將持續聚焦在晶片相關議題。
看守的拜登政府也頻祭晶片管制措施,或顯示未來美方政策方向。拜登政府12月初祭出3年內第三波晶片管制措施,把140家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並限制向中國出貨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以及限制24種晶片生產工具及3種軟體工具賣給中國,另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生產的晶片製造設備也面臨新的出口限制。
還傳出美國商務部要求輝達調查AI晶片如何流入中國,輝達的客戶包括:美超微電腦、戴爾科技及其他專業經銷商等,相關出貨都將被抽查。另外,川普未來關稅、能源政策,以及表示將取回巴拿馬運河掌控權等,預期將重整全球經貿結構。
5. 台積電營收創紀錄 2025面臨挑戰
台積電受惠人工智慧(AI)商機,營收頻創高,11月營收為新台幣2,760.58億元,月減12.2%、年增34%,為歷史次高。1至11月營收約為新台幣2兆6,161億元,不僅遠超越去年全年2兆1,617億元,並較去年同期增加31.8%,全年營收有望挑戰3兆元關卡,創史上最佳紀錄。
不過,台積電仍面臨諸多挑戰,10月爆出華為的昇騰910B處理器內出現台積電晶片,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美國商務部大動作調查台積電晶片流向,在台積電主動通報下,最終發現是中國算能科技(Sophgo)向台積電訂購晶片,再賣給華為。或受相關事件影響,美國商務部要求台積電全面斷供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晶片給中國業者。
6. 黃仁勳颳AI旋風 炒熱台灣供應鏈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5月底訪台,不但偕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及其夫人張淑芬逛街,更邀集台灣科技大廠CEO夜宴,包括廣達、雲達、和碩、鴻海、緯創、緯穎、英業達、台達電等董總級大老赴約,堪稱「市值百兆」的科技同樂會。
黃仁勳6月在台北國際電腦展發表演講,點名多檔台廠AI供應鏈,為台股點火衝高,短期內上攻2千點至2萬3千點,全台再颳「黃仁勳旋風」;輝達股價2024年上漲超過180%,市值突破3.6兆美元,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
但輝達GB200伺服器晶片,從8月一路到12月陸續傳出遞延交貨。研調機構TrendForce認為,GB200整櫃式方案在高速互通介面、熱設計功耗等設計規格高於市場主流,供應鏈需更多時間調校與優化,預期最快2025年第二季後才有機會放量。
近期傳出輝達有意在台北市設海外總部。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這反映出台灣AI供應鏈在全球的「至高地位」,因此吸引輝達擴大台灣投資。此外,輝達Blackwell架構後的新一代GPU平台「Rubin GPU」,預計2025年第四季量產、2026年推出。
7. 美國聯準會終止升息 轉向降息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陸續出現轉折。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為打擊通膨,在2022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期間共宣布升息11次,累積21碼(525bp),最高來到5.25%~5.50%區間。Fed並於2024年9月開始降息,一口氣降2碼,基準利率調降至4.75%~5.00%區間,宣告升息循環劃下句點。Fed在11月與12月各再降1碼,基準利率進一步下調到4.25%~4.50%區間。
隨著川普新政可能增加通膨風險,Fed在12月把明年降息預期減半,由9月預期明年全年降息4碼,縮減至降2碼。不過,各方看法不一致,分析指出,如果歐洲央行利率持續下降,將迫使Fed明年降息4次。
台灣央行第一季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讓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提高到2%、2.375%及4.25%,之後未再調整利率政策。央行總裁楊金龍在12月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上強調,台灣央行暫時沒有「偏鴿」的可能,2025年可能因應川普新政,調整貨幣政策。
8. 電價漲兩波 台電恐受《財劃法》牽連
經濟部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對4月至9月電價平均調漲11%,採民生用戶調幅較低、產業用電調幅較高方式,分級距計算電費費率;第二次審議會決定10月16日起,將民生電價凍漲、工業用電漲12.5%,以逐步彌補台電虧損。
經濟部說明,台灣調價後產業用電均價落在每度4.29元,仍低於主要出口競爭國家韓國工業電價,其2023年均價每度4.53元、2024年上半年均價每度4.65元。
近年國際燃料價格高漲、台電擔任物價「消波塊」角色,虧損日益嚴峻。台電1至10月虧損達222億元、累積虧損4,041億元,為彌補其財務黑洞,行政院通過1千億元撥補、2025年也編列1千億元預算,合計2千億元預算待立法院審查。
台電承諾,若撥補2千億元到手,電價將2年不漲價。但新版《財劃法》將影響中央政府釋出財源3,753億元,外界擔憂台電撥補預算恐告吹。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假設性問題不好回答,希望台電持續努力不再虧損,電價將交由電價審議會決定。
9. 新新併歷經波折 送件金管會審議
台新金、新光金「新新併」歷經幾番波折,從4月新光金董事會通過研究與台新金合併可能性,5月傳出當時新光金董座吳東進找其他買家談併購,包括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併購劇本也讓市場有多樣揣測。
台新金、新光金8月22日同步召開董事會,宣布簽訂合併契約,由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新光金董事長魏寶生代表換約,合併後存續公司將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是台灣金融史上第一宗合意併購案。
中信金也宣布「重金」搶親,擬以新台幣1,314億公開收購新光金控51%股權。台新金9月11日董事會通過提高換股比率,以台新金0.6720股普通股加計0.175股辛種特別股,換取新光金1股普通股,較原訂價格調高約25%。直至9月20日,金管會以不擾動市場秩序等理由,強調「緩議就是反對」中信金公開收購,搶親戲碼正式落幕。新新併大局底定,將成國內第四大金控公司。
金管會12月3日正式收到台新金、新光金合併申請資料。不過,近期陸續爆出黑箱的員工安置計畫協商,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新光銀行、元富證券皆組工會,以求保障員工權益。
10. 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 首跌破兆元
中國2024年持續陷入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以及受美中貿易戰加劇等因素干擾,中國經濟成長率逐步放緩,台灣金融業也對中國授信、投資大幅縮手。
金管會統計,2024年第三季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對中國曝險正式跌破兆元大關,降至新台幣9,691.87億元,年減12.7%。其中,又以銀行業曝險年減1,231.18億元「砍最大」。
為管控國銀對中國風險,金管會也明定,國銀對中國曝險以上年度決算後淨值1倍為限,2024年第三季國銀對中國曝險占淨值比跌破兩成、來到19.2%,改寫2013年第三季有統計以來新低。
中共去年6月提出「反台獨新法」明定罪行與罰則,引發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不安、擔心「被消失」。金管會回應,將通令國銀保護行員安全、考量授信與投資業務曝險、財務風險管控等,一體適用全球650個海外據點,並針對中港兩岸政治情勢、東南亞國家軍事政變等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