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創立的「卡特中心」發表聲明說,美國第39任總統、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卡特週日(12月29日),在喬治亞州平原鎮(Plains)的家中安詳離世,享嵩壽100歲。卡特是美國最長壽的總統。
據《亞特蘭大憲法報》(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29日報導,卡特的兒子奇普(Chip Carter)證實,卡特於週日下午3時45分左右在家中去世。
「我的父親不僅是我的英雄,也是所有相信和平、人權和無私之愛的人的英雄。」奇普說,「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與世界其他人分享了父親的這些共同信念。」
近年來,卡特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腫瘤已擴散到肝臟和腦部。卡特中心在2023年2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位前總統在一系列住院治療後,將停止進一步的治療,並在家中接受臨終關懷,度過餘生,而不是接受額外的醫療干預。
卡特中心在29日的聲明中還說,國葬的最終安排仍有待確定,包括所有公共活動和車隊路線。
卡特的妻子羅莎琳(Rosalynn)於2023年11月19日去世,享耆壽96歲。卡特夫婦一直親密相伴,他們的婚姻超過77年,是美國歷史上總統婚姻最長的一對。卡特最後一次被拍到,是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在家門口觀看10月1日為紀念他100歲生日而舉行的飛行活動。
拜登:年輕人應學習卡特
總統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兒(Jill Biden)發表聲明說,「今天,美國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領導人、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
「以自己的同情心和清晰的道德觀,他(卡特)致力於消除疾病、締造和平、促進民權和人權、推動自由公正的選舉、為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所。」聲明說,「他拯救、提升和改變了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
拜登還說,「對於這個國家的所有年輕人來說,對於任何想要尋求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美好生活──的人來說,都應該學習吉米‧卡特,一個有原則、有信仰、謙遜的人。他表明,我們之所以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正派而可敬,勇敢而富有同情心,謙遜而堅強。」
拜登還說,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人,他將下令在華盛頓特區為卡特舉行正式國葬。
川普:美國欠他一份感激之情
總統當選人川普表示,美國欠卡特「一份感激之情」。
川普29日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說:「我剛剛聽到吉米‧卡特總統去世的消息。我們這些有幸擔任過總統的人都明白,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俱樂部,只有我們才能體會到領導這個歷史上最偉大國家的巨大責任。」
他補充說:「吉米作為總統面臨的挑戰正值我們國家的關鍵時刻,他竭盡全力改善所有美國人的生活。為此,我們都欠他一份感激之情。」
卡特在進入政治圈之前,曾經營過花生農場,也曾當過海軍中尉。他是民主黨人,曾擔任過一屆喬治亞州州長。在1976年的美國大選中,卡特擊敗前總統福特(Gerald Ford),於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擔任第39任美國總統。在他執政四年後,卡特在1980年的選舉中敗給共和黨對手、前加州州長雷根(Ronald Reagan)。
這位前總統因倡導人權而廣受尊敬。他從1977年居中促使以色列和埃及進行談判、和解,隔年促成了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簽署《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除此之外,其任內重大事件還包括1979至1981年的伊朗人質危機、1979年石油危機、三哩島核洩漏事故,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等。
卡特卸任後積極參與調停各種戰爭、人質危機,在911事件後反對小布希政府攻打伊拉克,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與中共建交 簽署台灣關係法
據中央社報導,1978年,卡特未徵詢國會或要求國會同意,即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並承認中共,由在台北的美國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通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由於此舉不符合傳統外交慣例,當時的外交部長錢復曾批評這是無禮之舉。
1979年1月1日,美國和中共正式建交,同時結束與台灣的官方關係,雙邊外交工作由新設立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負責。卡特政府也在同年1月底,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法案,規範台灣和美國的非官方關係。但美國國會重量級人士認為,卡特和中共建交的決策過程非常粗糙,也未取得中共不對台動武的任何保證,因此主張予以修正。
在國會全面支持下,卡特提出的法案被大幅度修正,增加了許多對台安全保證,成為現行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在1979年4月10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