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意向性思維:化繁為簡 搞懂財務建議(下)

有關預算、投資和債務管理的大量訊息,如何有針對性的理財,以下是我們可以採取的一些實際步驟。(123RF)
有關預算、投資和債務管理的大量訊息,如何有針對性的理財,以下是我們可以採取的一些實際步驟。(123RF)

文/John Rampton 編譯/信宇
(續上週二)意向性思維:化繁為簡 搞懂財務建議(上)

有關預算、投資和債務管理的大量訊息,往往讓人不知所措。對於許多人來說,搞懂財務建議是一大挑戰。但是,如果有一個關鍵要素,可以化繁為簡,會如何呢?這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作用所在。

將「意向性」變成行動

那麼,如何有針對性的理財呢?以下是我們可以採取的一些實際步驟:

1)確定目標

首先,應該確定自己的目標、所需的金額和時間的範圍。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需要計算出每週或每月需要儲蓄的金額。我們需要分門別類,定期記錄。

無論你的理財目標是什麼,購買新車、支付孩子的大學學費、準備購房首付,或是要準備足夠的退休金,確定目標是必須要進行的第一步。

2)制定預算

為了更有計畫的理財,了解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是下一步。如果您是理財新手,不妨從制定預算開始。

預算是什麼?可能有人覺得這個詞聽起來有點令人生畏,似乎只有大公司才需要預算。事實上,預算就是對生活成本的預先計算。

列出每月在各類帳單和生活必需品上的所有花費。你的月收入能夠支付這個數額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你有可能進一步改善你的財務狀況,現在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整。

但是,如果你的月收入不足以支付每月的開銷,那就必須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知道自己每個月都入不敷出,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你在經濟上沒有安全感。

3)深思花的每分錢

以色列裔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教授將其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研究我們為何以及如何作出決策,包括財務決策。他認為,金錢就是機會與機會成本,「每次買一杯咖啡時,你都應該想,『我能用這四塊錢做什麼更好的事情嗎?』」

在弄清楚自己的財務情況,並將收入分配給必需品後,就可以開始考慮非預算項目了。

另外,當我們有意識的進行理財時,就會了解計畫外支出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務狀況。即使最終沒有購買,只是考慮到這些開銷,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4)量入為出

考慮到你預計的儲蓄金額和你支出的金額,你的目標是否可以實現?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當前支出的機會成本。你從這些消費中得到什麼?是否讓你感到快樂?是否與你的目標一致?

如果你審視一下你的大額支出,並與供應商溝通,你有可能會減少支出。

5)未雨綢繆做儲蓄

有些「無心插柳」的人設立了儲蓄機制後就沒再去管了,到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意識到當初的儲蓄是多麼的明智。為每個孩子建立一個儲蓄帳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此外,你還可以為「度假」、「信用卡還款」和「其他」目標(如退休)創建儲蓄帳戶。這樣做就等於創建了一個會有利息的銀行帳戶。每月,你都可以將部分收入轉入這些儲蓄帳戶。

6)每筆支出都有目標

每當你有意識的消費時,你知道這對當前和未來的財務狀況有何影響。因此,要想更理智的消費,就應該開始將你的支出與目標聯繫起來。

考慮一下這個問題:「買這個東西能讓我更快實現目標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購買該物品就是合理的。但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種購買就沒有長遠的幫助。

記住,重要的是實現目標,而不是擁有的物品。

7)記錄並持續追蹤

經常關注我們有意向的支出和儲蓄。為了養成習慣,丹·艾瑞里教授建議每月做一次記錄。

歸根結底,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在消費時更多的考慮機會成本,並確保有意識的進行儲蓄。

意向性的目的感和動力

意向性並不能取代可靠的理財策略。預算App、投資研究和債務償還計畫,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意向性會給這個過程帶來目的感和動力。

在以下幾個方面,意向性可以提高理財工具的實效性:

做預算通過追蹤數據,你的預算就成了實現目標的路線圖。通過這種方式,堅持預算會讓人感到有力量,而不是有限制。 

做投資當你有意識的進行投資時,這種投資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比如孩子的教育或夢想中的假期。 

償還債務當債務被視為實現目標的障礙時,你會感覺更加沉重。當你有意識的償還債務時,這就會成為邁向財務自由的積極一步。 

理財諮詢的目的是幫助你實現自己的目標,但這只是一種手段。「意向性」則是引導我們實現理財目標的關鍵。

總之,通過了解自己的理財動機「為什麼」,並據此調整自己的行動,你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和內心的滿足。(全文完)

原文:The Power of Intentionality: The Last Piece of Financial Advice You Will Ever Need刊登於Due網站,授權《大紀元時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