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科技要聞

科技力即國力 國科會115年科技預算擬編1800億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科技力攸關國家實力,國科會14日召開第13次委員會議,規劃115年科技預算為新台幣1,800億元,跨部會落實推展五大信賴產業及國家希望工程;政府將打造晶片台灣隊「Chips Team Taiwan」,以台灣半導體優勢連結本土產業需求,並進一步對接國際市場、行銷全球。

近年全球政經變化、人工智慧應用演進,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面對供應鏈重組、各國科技競逐等挑戰,政府將強化科技前瞻布局,規劃115年科技預算需求1,800億元、年成長逾12.8%,金額再創新高,以建構晶片台灣隊,並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

吳誠文說,擘畫方向包括大南方新矽谷、桃竹苗大矽谷、晶創台灣計畫、AI計畫2.0、次世代通訊搭配太空科技方案等。另政府考量不讓精密機械的台中聚落沒落掉,也提出精密智慧新核心概念,結合AI智慧化,才能讓產業往高階機械領域發展。

針對立法院倉促三讀新版《財劃法》有何影響?吳誠文指出,114年預算1,595億元已送立法院審議,不再進行更動,若新版《財劃法》通過對台灣將是「很大災難」,可能讓科技研發和設施停擺、減少28%經費,只能視輕重緩急,不讓涉及國安相關、保護台灣科技發展項目受到影響。

吳誠文表示,115年科技預算(不包含國防部預算、營業及非營業基金)不樂見刪減,因為台灣在半導體先進製程、ICT資訊產業、設備製造、高速電腦中心等,台灣都有國際優勢、不能失去。他說,科技預算有助於繁榮百工百業,難道當中有可以犧牲的部分?

他認為,台灣與民主國家盟友形成韌性供應鏈,是未來打入國際市場的機會,包括太空科技的低軌通訊衛星晶片、非紅無人機以及機器人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委員建議,台灣接軌國際亟需培育AI及雙語人才,以及太空科技、AI發展需要大量電力,在太陽光電、風電逐漸飽和狀態下,應保障未來10年電力供應無虞,呼籲政府延用既有核電廠及考慮新核能技術。吳誠文說,只要兼顧安全、核廢料處理有共識,政府都會通盤評估。

環境監測衛星擬投入60億

環境部日前與國家太空中心(TASA)、中央大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盼透過三方合作,發射台灣的大氣污染監測衛星及推展國際監測網,展現台灣監測技術與能力。

對此,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14日僅透露,希望在115年至120年能發射4顆環境監測衛星,利用高光譜儀器監測溫室氣體;環境部監測資訊司長謝炳輝表示,目標是3年內發射首顆低軌衛星,擬投入新台幣60多億元預算,但仍需通過立法院審議,還有變數。

至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Meta執行長祖克柏先後談到量子電腦發展瓶頸,稱具備實用功能的量子電腦,至少要花上數年時間才會出現,導致美國相關類股受挫。對此,吳誠文回應,量子電腦目前只能輔助運算、不能獨立運作,需要既有電腦執行一般運算。

吳誠文說,量子科技全球很多國家都在投入研究,但距離實用階段仍有相當距離,目前國際專業人士消息,有些人自信3、5年找出應用,但大部分人認為還要30、50年,黃仁勳認為至少10至20年,如何與CPU系統結合,除了技術實踐外,還有工程問題尚待解決,須耗費大量經費和人力,但台灣對於量子科技研究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