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債務龐大 房企、地方政府以房還債

分析:以房還債是急救措施 治標不治本 而且只是把問題向後推 只是轉嫁風險 形成滾雪球效應

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龐大,據報有國有融資平台及縣巿級公安局也出現拿房還債模式。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龐大,據報有國有融資平台及縣巿級公安局也出現拿房還債模式。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冰、寧海鐘、易如/綜合報導】近年中國多間房企資金緊張,出現用房子償還債務現象。而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龐大,據報有國有融資平台及縣巿級公安局也出現拿房還債模式。

去年以來,中國地方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以賤賣資產來籌集資金化解債務的消息已經頻傳。《華爾街日報》近日則報導了另一種化債方式:拿房還債。據報導,新疆東方環宇燃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環宇)三年前向一個國有融資平台團體供應天然氣,對方未繳款項累積約2,500萬美元;而涉事的融資團體中最大的國有企業「昌吉城市建設投資發展」資金嚴重短缺,截至去年6月,該公司已累計負債18億美元,現金只有9,700萬美元。最後,經協商,東方環宇接管客戶正在開發的法式住宅區中260間未完工住宅。

另外,德江縣、玉屏縣和思南縣的公安局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委託「華平信息技術」公司在轄區架設「天網」監控系統,但無力支付費用,欠款逾一千萬美元。最後由「華平信息技術」向當地開發商購買住宅,開發商將所得款項轉給公安局,讓公安局來償還債務,等於「華平信息技術」只收到了住宅。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以房還債」反映出中共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下滑的情況下,債務償還壓力突顯。「地方政府仍然依賴土地財政和基建投資,但這兩項收入來源已經減弱,未來難以支撐持續性的債務償還需求。」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也對《大紀元》表示,以房還債是地方財政債務危機應急的一個急救措施,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拿房還債,反映出地方債務危機越來越嚴重,目前來說沒辦法根本解決。」黃大衛認為,地方政府拿房還債,也反映出中共官員深層次的管理能力問題,以及經濟結構矛盾、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支出權益的博弈問題。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飛速增長,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積累了多達9千萬套空房。過去5年間發布破產文書的房企數量突破1,660家。拿房還債的手法,在中國房地商中早已有之,比如綠地控股去年也曾給上海都市建築設計有限公司115間住宅,結清約一千萬美元債務;升輝智能科技則接管334個住宅單位,與碧桂園等開發商達成總計5千萬美元的債務結清協議。

中國地方政府過去長期靠土地出讓支撐財政,獲利數兆元,但近年房地產市場崩盤,加上大量投入基礎建設,導致巨額債務。據中共財政部去年12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高達46.5兆元(人民幣,下同)。但知名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2023年8月就估計,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累計高達94兆元,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地方隱性債務)的債務。

中共財政部去年11月再推出大規模化債計畫,從2024年起,連續5年每年在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安排8千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用於化債,整體規模達10兆元。

黃大衛表示,北京當局新增專項債務和債務置換是緩解地方債務壓力的臨時措施,治標不治本,而且只是把問題向後推,「按照目前的規模,連本帶利要化債的話要超過70到80年,而且債務在過程中還會增加,所以基本上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孫國祥則表示,中共當前的化債辦法,只是轉嫁風險,將債務問題延後而非澈底解決,形成滾雪球的效應,金融風險會擴大。對於國際層面而言,外資信心會減弱,主權信用評級會有遭下降的風險。

陸房企到期債務 上看2.3兆

此外,2024年中國房企債券到期規模達4,828億元,借新還舊償還到期債務仍有較大缺口。債務展期背景下,房企償債壓力將部分轉移至2025年,年內債務到期規模將達5,257億元(約新台幣2兆3,893億元)。不少出險房企化債自救,旨在爭取「活下去」。

《第一財經》1月13日報導,從債務規模來看,2024年中國房企債券到期規模達4,828億元,而發行規模為2,158億元,借新還舊償還到期債務仍有較大缺口。

非銀融資方面,信用債依然是中國房企融資的絕對主力。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房地產行業以債券融資5,653.1億元,同比下降18.4%。而從典型房企情況來看,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歷年65家典型房企2024年融資總量為4,629億元,同比下降了31%。

克而瑞研究中心提示,由於近年來不少房企選擇將債務展期或置換,在此背景下,2025年房企的債務壓力同樣較大,2025年債務到期規模達5,257億元,其中第三季是償債高峰,到期規模約1,574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搜狐財經報導,臨近中國新年,中國房企債務重組相繼迎來新進展,碧桂園、龍光集團已披露境外債重組方案,融創境內外債二次重組也正在進行。碧桂園擬給予債權人五個選項,以將其範圍內債務轉換為現金、強制性可轉換債券、不同票據或貸款融資。

此外,多家房企遭遇清盤呈請,清盤呈請已成為債權人的一種常見談判策略。近期信達香港因3千萬美元借款,對融創提出清盤呈請。世茂集團因2.58億也遭遇債權人的清盤呈請。1月13日晚間,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CEG Holdings遭香港法院下令清盤,而該公司持有恒大物業將近一半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