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青少年自殺率攀升 家庭缺失是重要因素

專家:應加強心理韌性教育及家庭支持 在中小學就融入情緒管理與心理韌性課程 提升學生應對壓力能力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公布「2024年十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聞事件」。(記者宋碧龍/攝影)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公布「2024年十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聞事件」。(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民團彙整去年度十大青少年健康新聞事件,17日公布結果,心理健康新聞最多,當中有三件與青少年自殺案件有關。醫師認為,家庭功能的缺失,也是重要風險因素,父母缺乏支持能力、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等現象,均可能增加青少年的心理負擔,建議應強化家長的教育,讓家長在子女成長過程中,能給予適當陪伴及支持。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矚目,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彙整年度22則新聞,透過官網進行票選,17日公布2024年十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聞事件。

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0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持續攀升,每10萬人中有5.5人自殺身亡,其中15至24歲族群更高達每10萬人10.9人,均創歷史新高。青少年自殺問題日益嚴峻,亟需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馮燕表示,經彙整十大新聞事件,涵蓋三面向,以心理健康新聞4則最多,包括自殺成青少年十大死因第二名、孩子情緒障礙而自殺等,其次依序為校園暴力,及數位性暴力新聞。

基金會董事暨執行長楊聰財評估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增加四原因,分別為「網路過曝」、「家庭功能缺失」、「精神共病」,及「情緒管理及心理韌性不足」。

楊聰財進一步說明,青少年在數位時代面臨高度網路曝光,網路霸凌、比較心理與資訊過載,常導致心理壓力增加,自尊心受挫。另外,家庭功能的缺失是重要風險因素,父母缺乏支持能力、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等現象,均可能增加青少年的心理負擔。

精神共病與心理困境,推升青少年自殺率的提升,楊聰財表示,若加上沒有及時診斷及干預,恐增青少年自殺風險,建議,能制定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網路使用教育與保護政策,減少網路霸凌與有害資訊的侵害。

楊聰財認為,應加強心理韌性教育及家庭支持,在中小學階段,就能融入情緒管理與心理韌性課程,透過案例分享,提升學生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應強化家長教育,讓家長在子女的成長中,提供適當陪伴及支持,減少家庭內部的壓力,影響青少年。

為解決青少年自殺率高的問題,衛福部啟動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從原先的15至30歲,去年擴增至15至45歲,至少有三次免費的心理諮商與支持。對此,楊聰財表示「肯定」,後續能做適當的評估轉介,鼓勵政府持續推動。◇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