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中芯28奈米大降價 或為驅動「內循環」

位於上海浦東區的中芯國際工廠。(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位於上海浦東區的中芯國際工廠。(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鐘元、寧芯/綜合報導】在美國對中國晶片實施越來越嚴厲制裁下,中芯國際突然宣布把28奈米晶片的售價從2,500美元降至1,500美元,降幅達40%。分析認為,中芯打價格戰的做法雖然會擠占一部分市場份額,但在最主要高端科技領域,差距會越拉越大,對台積電、三星等企業構不成威脅。

28奈米晶片主要用於家電類商品,如電視、空調、微波爐、汽車等。對中芯突然降價,中共媒體一片歡呼,認為可以透過價格戰擺脫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並大舉占領國際市場。但日本電腦工程師清原仁(Kiyohara Jin)認為,真正有需求和競爭力的是3奈米甚至1.6奈米工藝和產品,它是AI等尖端科技所必須。這一點,台積電已展現出充分實力和絕對市場優勢。

他說,「中國的28奈米晶片屬於低階產品,在亞洲小國可能還有市場,因為他們需要從中國進口便宜的家電產品。不過,中共企業在產品開發上一向偷盜、剽竊他國技術,在中共資金支持下,可能會利用多個粗糙的奈米晶片模仿他國的3奈米設備。但面對美國圍堵制裁,中國在高階晶片開發上,能力會越來越弱。」

曾在濟南泉芯晶片工作過的劉威(化名)告訴《大紀元》,中芯國際大幅降價,也只有在中國才能發生,因為中共給晶片企業很高補貼,而且他們是盜竊技術,並不是自己研發,所以敢降價。「低價格很容易搶占市場,就像電動車一樣,拿中共政府高額補貼,來搶占歐洲市場。一旦歐洲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產品形成依賴,中共就逐漸有話語權,可以影響西方國家的政治,透過經濟手段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降價目的可能是綜合性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認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加劇,降價可能是中芯進一步推動國產替代的重要手段,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他說:「中芯國際降價目的可能是綜合性的,既有短期市場擴張考量,也有長期戰略布局需求。然而,能否成功實現目標,將取決於市場需求的回應、政策支持的延續以及競爭對手的反應。如果中芯無法突破西方國家的壁壘,降價更可能是一種「內循環驅動」經濟策略,旨在支持中國國內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