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學科能力測驗於18日起分3天舉辦,大考中心統計,今年共有12.1萬人報名,考生可自由選考,以英文約12萬696人、國文約12萬675人選考最多,其次為數學B約9萬9,814人、社會約9萬8,010人、數學A約9萬2,917人、自然約8萬226人,整體考生平均選考5科。
根據各解題團隊分析,今年各科試題取材皆貼近生活時事,如自然科有康芮颱風入題、英文作文則考颱風假,國綜用MBTI人格分析歷史人物,國寫更是以粉絲和公眾人物的擬社會互動為主題,要考生闡述個人觀察。
本屆學測首日考科為數學A、自然。針對數學A,審題教師表示,試題強調數形結合,評量函數與圖形連結的能⼒,如第10題須理解三角函數圖形,混合題組結合⾼中所學幾何概念,逐步引導答題,具鑑別度。
自然科颱風題解題 師籲偏北偏西都給分
自然科部分,大考中心審題教師表示,物理試題取材貼近時事與⽣活情境,強調將學科知識應⽤於解決⽣活上的實際問題,如比特幣、無線充電等,而諾⾙爾物理學獎是今年探究與實作試題的亮點,物理試題中間偏易,但比去年學測稍難。
針對化學及生物試題,審題教師表示,化學科實驗題考萃取法間接測定啤酒苦度,考⽣需進⾏推論與概念整合;生物題則引用虱目魚耐寒的特性,評量學生分析歸納實驗數據的能力,整體來說,化學及生物試題皆難易適中。
至於地球科學試題,審題教師表示,許多試題多能從時事新聞、科普影視找到相關內容,如颱風預報圖等,不過在第45題考颱風路徑與藤原效應(手寫題),不同的解題團隊都認為有爭議,建議考生答「偏北」或「偏西」都要給分。
英文科部分,大考中心審題教師表示,整份試題平易近⼈,具有鑑別度,題材多來⾃網路⽂章或新聞報導等,涵蓋生活與時事,兼顧科學素養,並著重長篇閱讀,混合題評量英文讀寫的綜合能力。全教會解題團隊表示,英文作文探討學生對颱風假的看法與經驗分享,應容易發揮。
國綜試題新穎用 MBTI分析歷史人物
國語文綜合能力部分,全中教解題團隊表示,今年試題整體中間偏易,引文材料的白話文比例增加,難易度可望下降;具有新意的是,近年流行的MBTI入題,用以分析歷史人物及論語、孟子的思想性格,不只考驗閱讀能力還要能連結所學。
全教會解題團隊則提及,沒有考國學常識已成為近年的常態,但國學常識在課程上被列為必選修,考試與教學似乎有矛盾。
國寫取材「52赫茲鯨⿂」聚焦生命的獨特
國語⽂寫作能⼒部分,大考中心審題教師表示,今年知性題以粉絲和公眾人物的「擬社會互動」為主題,考⽣需個⼈觀察提出正負面的平衡分析與反思;情意題部分則取材「52赫茲鯨⿂」故事,從象徵意涵出發,評量考⽣敘事與抒情的能⼒,整體難度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