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故宮文物 經典館藏】 猜一猜,這是哪個故宮文物呢?內頁看答案!

清 光緒(西元1875~1908年)周樂元 玻璃內繪行旅圖鼻菸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光緒(西元1875~1908年)周樂元 玻璃內繪行旅圖鼻菸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大紀元訊】 

物件:清 光緒(西元1875~1908年)周樂元 玻璃內繪行旅圖鼻

說明:全高6公分,寬4.4公分

十七世紀末西洋的鼻和鼻盒進入中國;盛清時期,西洋各國及羅馬教廷常以鼻和鼻盒進獻朝廷。鑑於以鼻盒盛裝鼻並不十分理想,於是當時人將明朝人用來裝平安散、驅風油一類的斂口小藥瓶加以改良,成為我們現在所見的鼻壺形式。

瓶蓋用軟木塞塞緊,軟木塞中間插上一根小長把細匙,好舀出鼻,或盛在小碟上,或盛在手心裡,再捻出一些入鼻嗅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就有一段晴雯生病,頭疼、鼻塞的症狀,靠賈寶玉的鼻,通了鼻塞的描述。有清一代,隨著鼻的風行普及,鼻壺相當流行,盛清時期就有各種材質製成的精采作品,嘉慶時期在鼻壺製作上的重大創新,就是內繪技法的使用。

在小小的玻璃鼻壺內壁作畫,想來就是一件極度困難任務,先以金剛砂和小鋼珠倒入壺內搖晃,讓表面變粗糙,顏料容易附著,再以特製有弧度彎頭的細尖竹筆,伸入口徑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壺內描繪。

此件作品描繪鄉野景致,人物、建築的精細繪製,山石甚至作出渲染的效果,一面近頸處有工匠署名,「寫於冬月,周樂元作」,此壺為清宮舊藏,周樂元活動於十九世紀末,因此此件鼻壺應屬十九世紀末地方上貢的作品。(文圖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