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的問題也是親朋好友之間最敏感的話題之一。而許多親密伴侶談論錢的問題時,也都會產生爭執。一些伴侶甚至盡量避免碰觸錢的話題。
Bankrate網站調查顯示,40%的美國成年人在財務問題上曾對伴侶有所隱瞞,比如隱瞞自己的消費金額或欠下的債務等。這樣做不僅危害財務健康,還可能動搖伴侶相互之間的信任。
財務專家認為,針對金錢問題進行開放、誠實的對話,是維持關係和財務穩定的關鍵。
Bankrate網站採訪多位財務教練和家庭問題治療師,並探討如何與伴侶在金錢方面進行有效溝通。
♦︎ 不要空泛的討論金錢
從日常開銷到對未來生活規劃,錢的問題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錢的問題,往往會帶來情緒的劇烈波動,如焦慮或羞恥感等。但迴避討論不但可能導致感情產生誤解,還可能帶來財務困境。
財務教練建議,不要空泛的討論金錢,要有具體目標。
1. 了解彼此看法和財務背景
每個人對錢的看法都會受到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性別等因素影響。了解伴侶的成長環境和財務經歷,有助於理解其消費習慣。例如:詢問伴侶小時候如何管理零用錢,或家裡如何處理財務決策,這些都可奠定深入對話的基礎。
2. 設定共同財務目標
財務教練亞當‧寇爾(Adam Kol)建議,夫妻應盡早開始商量未來的財務目標,如買房、退休儲蓄或旅行計畫等。這些目標能夠為財務對話定調,幫助確定重點。在共同探討時,可以先從小目標入手討論,之後再逐步擴展到長遠財務規劃。
3. 使用預算工具記帳
預算工具能提升財務透明度。寇爾推薦夫妻一起使用手機、電腦預算應用或表格,以便記錄收支和儲蓄變化。這能避免單方面的祕密消費或債務累積。兩人應該定期對預算表格進行復盤,確保雙方步調一致。
♦︎ 多理解對方感受、加強溝通
家庭問題治療師的意見,包括給予情緒更多的關注、加強溝通等。
1. 關注感受而非數字
財務治療師凱特‧多曼(Kate Dorman)指出,金錢的爭執更常來源於情緒,而非金額大小,如對伴侶某項金額不大的花費不滿,可能反映自己內心對未來財務安全的擔憂。她建議,兩人討論時,應該更加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而非具體數字的大小。
例如:與其爭執是否應該隨手花錢買一杯咖啡,不如直接說,「我擔心我們沒有遵守減少開支的約定。」這樣更能開誠布公的表達對更深層問題的關切。
2. 坦誠自己的脆弱,獲得信任
財務規劃師艾蓮娜‧費恩史密斯(Elana Feinsmith)指出,很多關於錢的決策都受到情緒驅動。夫妻雙方應坦承自己的脆弱和錯誤,表達自己的感受。尤其在討論雙方財務合併或退休計畫時,更應該這樣。與對方分享自己對未來的期待或不安,能夠促進雙方之間的理解。
3. 明確彼此的財務價值觀
費恩史密斯認為,理解彼此財務價值觀十分重要。價值觀可能包括追求儲蓄、節儉、高收入或財務自由等。透過討論這些信念,夫妻能理解對方的決策動機,減少觀念差異引發的衝突。例如:一方比較重視儲蓄,另一方更注重享受當下,雙方可尋找妥協點,制定規則。
♦︎ 抓緊談錢的時機、機會
如何開始金錢對話?
1. 選擇合適的時機
隨時隨地展開關於金錢的討論,並非最佳選擇。多曼建議,應該在比較輕鬆的場合、時機,如散步或晚餐時,開啟對話。避免在一方或雙方壓力很大或情緒低落時展開討論,以免出現火上澆油的局面。
可以試著說,「我最近看到一篇理財文章,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財務狀況。你想聊一聊嗎?什麼時候方便?」
2. 利用日常生活機會
寇爾建議,以日常事件為談話切入點,如計畫何時度假等。問問伴侶對旅行預算的看法,是傾向節儉還是比較奢華?這樣就能很自然的將對話過渡到金錢觀念的探討。
3. 由淺入深,逐步深入
寇爾提醒,關於金錢的對話是持續漸進的過程,可以從簡單主題開始,隨著關係發展,逐步了解伴侶的收入、支出、資產和債務等關鍵訊息。之後再深入探討債務或投資等敏感話題。
♦︎ 尋求專業幫助、支持
若伴侶之間實在無法就金錢問題進行溝通,或每次溝通都演變為口水惡戰,可考慮專業人士的支持:
1. 認證財務規劃師(CFP)。他們主要提供全面財務建議,更注重客戶利益。
2. 財務治療師。他們更專注於解決與金錢相關的情感和心理障礙,改善雙方的溝通。
雖然與伴侶談錢可能會令人感到不自在,但錢的確是雙方關係穩定和家庭財務健康的關鍵一環。夫妻之間首先應該建立坦誠溝通氛圍,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
針對金錢的問題進行對話,並不是要雙方攤牌對峙或逼迫對方投降,而是需要耐心和努力。且為了避免出現新問題,幫助雙方實現財務目標,邁向更穩固的幸福未來,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