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促進國產藥業發展 應提升台灣醫療支出比重

健保署近日宣布,在今年4月起將調整健保藥價,調降3150項、調升34項,整體調幅2.3%,1年將可省下新台幣48.51億元。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健保署近日宣布,在今年4月起將調整健保藥價,調降3150項、調升34項,整體調幅2.3%,1年將可省下新台幣48.51億元。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健保持續調降藥價,限縮給付,使藥廠生產成本大增,缺藥問題正在醞釀。專家建議,為確保國產藥物的穩定生產,未來應逐步提高醫療支出比重,才能真正支持國產藥業發展。

健保署近日宣布,在今年4月起將調整健保藥價,調降3‚150項、調升34項,整體調幅2.3%,1年將可省下新台幣48.51億元。這次調整藥價品項再創新低,減少藥價支出將挹注全民健康保險總額。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健保署持續調降藥價,藥廠壓力逐年增加,難以負荷維持高品質,同時又要壓低成本,時間一長,這會讓藥廠對生產國產藥的意願降低。

對此,沈采穎建議,健保能改以「成分名」給付藥價,由藥商自行選擇原料藥來源,並提出相關證明,由於成本較高,健保也能適度調升藥價,最後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購買藥品,回歸正常的商業機制。

促進國產藥發展,應提升台灣的醫療支出比重,沈采穎說,據統計,台灣202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NHE)占GDP比重6.1%,遠低於美國(17.4%)、日本(11.3%)及韓國(9.3%)。

沈采穎認為,確保國產藥物的穩定生產,未來應逐步提高醫療支出比重,才能真正支持國產藥持續發展,避免出現藥品短缺問題,畢竟,企業若面臨虧損,將不願意繼續生產,這樣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的藥品短缺危機。